道德经说,曲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多,得与惑的相互转化相对应人的福与祸,喜与悲都如出一砌。既然世间万物万事因果皆相互生化变幻无穷,“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以高尚的智者从不理会这事物间的转化,不为这变化中的得失所动,始终坚持自然的道理,坚守道的真谛。“一”就是“道”,抱住道以应对天下变化的万事万物。

2018年6月8日中午,从坐高铁从洛阳到西安,有幸认识了发动机项目的负责人赵先生并达成合作意向,可能是缘分,也可能是天意,我来到了王顺山下的四合院,学习静坐,在这里可以让我学习忘机、释累、静修,假使学习静坐,精神凝敛,则心境日趋愉快,就足以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最后必然能降服病魔,转弱为强。我能来到这里,静坐使脑神经思维静止,则又是一种最佳的休息。心想若是能每天练习静坐,就可以更认识自己、对生活也会更加充满自信。

抱一守天下式,我当然不知道其他的,但是因为有了唐总我才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价值,我的生活才会有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我经常说我的一生是两个人改变了我,换句话说,是我改变了与内在的自己交朋友,从而使我最终走向完美。逐渐地,当我更能掌握内在心灵的世界时,你的生命已在潜移默化的开展,再次绽放光明。

“抱一”即是专一,即是抱定一个目的专一地去做事,去成就。我们经常以散乱心、散漫心、变易心做事,所以不能成就。散漫,懒懒散散,漫无目标;散乱,散散慢慢,乱七八糟;变易,经常变来变去,没个准的,没有目标,没有耐心。“抱一”就是对散乱心、散漫心、变易心的对治。人能修成“抱一而为、抱一而成”的境界,就会有坚固的定力,再将这种定力融化到人生的各行各业里去,融化到人生的每一件事情里去,就容易成功了,则治学会成为大学问家,搞科研会成为大科学家,经商会成为大商人,居家过日子,会感情专一而天伦和乐。

抱一精神,最容易在科研、体育运动、武术、书画的成就中体现。那些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的获得者,他们都是集十余年乃至数十年的研究才成就的;像奥运会冠军,每一个项目,运动员都要专一地训练十余年,才有可能、有把握做到奥运冠军;再如练武的人,没有十余年的艰苦的、持续的练功,就不会有那些武术全能冠军的成绩,这还离武学大师的高深境界很远;那些高难度杂技表演,更需要高度的“抱一”境界。

齐白石、黄宾虹作画的时间都超过七十年,到晚年才成了后人难以超越的艺术大师;林散之、启功、赵朴初写字都超过七十年,才成了书法大师;莫言写小说三十年后,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里都有“抱一而成”的精神。古今那些佛道界的高僧大德,也是经过数十年的不断修持,才成为“人天导师”的。虚云大师从19岁出家到120岁圆寂,抱一而修一百年;南怀瑾先生从二十五岁追随袁焕仙居士、虚云大师学佛禅,到他九十五岁辞世,修行了七十年。我们在这堂课之后还会讲到《坛经》和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大师在从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后,隐修了十五年才出山弘道,发扬禅宗。我们做事常如此,不能坚持,容易半途而废。抱一的原则是:认定了目标,不到成功不罢休,一定会在不断的坚持与努力中成就自己。(李鸿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