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一样的曾国藩(53)

不一样的曾国藩(53)

作者: 洋光雨露 | 来源:发表于2022-04-30 00:17 被阅读0次

    不一样的曾国藩(53)

    (书接上文)

    第六章    湖南贡院童子试      初识同乡朱尧阶(七)

    长沙府学宫(遗址)前世今生

    说着说着,就到了学宫的前门。朱尧阶说道:“长沙府学宫原为长沙府辖12个县州的最高学府。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吴仲复任潭州知州,当时长沙民穷地困,吴认为兴潭必须办学,便建造学宫。王安石还专作《潭州新学》相贺。长沙府学宫成为长沙府最早的高等学校”。

    朱尧阶开始介绍学宫的历史:“绍定元年(1228年),学宫扩修,真德秀作记,云‘彻其陪厦,敞为新宫,凡二十有六楹’。后来元军屠城,学宫遭毁

    阿里海牙镇守潭州时(1276年),又全力抢救,照真德秀之记重修,改名天临路学,碑刻《天临路学先贤祠记》。明洪武年间,有所扩建,改回长沙府学

    天顺六年(1462年),知府钱赵又建尊经阁(藏书楼)。嘉靖至万历间,知府孙存、潘镒、周标、吴道行等又先后修建棂星门、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复大成殿。

    天启三年(1623年)知府谢宗泽‘捐俸纠工’,‘建尊经堂,广辟水池’,‘耸文星阁’。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长沙,学宫付之一炬再毁。清顺治四年(1647年),长沙府学得以重建。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攻占长沙,文庙做了马栏,祭器毁坏、掠走不少,校舍被砸,学府又毁。道光年间,湖南巡抚赵申乔、陈宏谋、吴荣光等接力修复。”(后,咸丰十二年,太平军攻城,将学宫的魁星楼作为炮轰目标,学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太平军退走,长沙、善化、湘阴3县士民捐银10万两,恢复学宫。长沙府学宫最辉煌在同治五年,巡抚李瀚章主持大修。从清光绪《善化县志》“长沙府学富图”可窥当时的恢宏:正殿五进,为核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祠和尊经阁;西面为训导署、名宦祠、乡贤祠、射圃等;东面为教授署、明伦堂、文昌阁、屈子祠等;东南有魁星楼。此是后事,不述

    朱尧阶看到子城全神贯注地听他介绍,于是接着说:“长沙府学宫附近之西文庙坪、修文街、学宫门以及东学巷、西学巷、南墙湾等街均由长沙府学宫而得名。西文庙坪位于长沙老城区,呈‘口’字形,东起东学巷,西止学宫门正街,南临修文街,北接上黎家坡。其他几条街皆围绕在西文庙坪四周。此处的‘道冠古今’石坊,由花岗石构成,高约10米,宽约6米;文庙坪内存石象一对,象高57厘米,成为文庙之象征”。

    “本朝呢?”子城突然问道。

    “到本朝清顺治四年(1647),”朱尧阶回答道,“知府张宏猷修缮大殿和斋舍,重建崇圣祠、敬一亭,东西两庑筑墙柏树,始复旧观。从康熙至道光问,湖南巡抚赵申乔、陈宏谋、吴荣光等又多次扩修学宫”。

    曾子城似乎又糊涂了,问道:"怎么又反复重修呢?”

    朱尧阶说:“在本朝也经历过兵患的,也就是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军攻占长沙,文庙四周成了马栏,祭器都扔到了垃圾堆里”(还有一次在咸丰二年,太平军攻城,将学宫的魁星楼作为炮轰目标,半桷无存。太平军退走后,长沙、善化、湘阴3县士民捐银10万两,学宫恢复如初。史载长沙府学宫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五年(1866),由巡抚李瀚章主持,规模较昔更为宏敞,耗资5.5万余缗。从清光绪《善化县志》“长沙府学宫图”可窥视当时学宫的恢宏。正殿五进,依次为棂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祠和尊经阁,西面为训导署、名宦祠、乡贤祠、射圃等,东面为教授署、明伦堂、文昌阁、屈子祠等,东南角上高耸魁星楼,可俯瞰城墙内外。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说完看了看曾子城,正处于沉思中,虽然夜里看不清脸色如何,想必也是充满着愤怒与可惜的冷峻面目。此时朱尧阶的心情也处于灰暗中,不由慨叹此等兵变,真是有辱斯文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一样的曾国藩(5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ya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