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一样的曾国藩(115)

不一样的曾国藩(115)

作者: 洋光雨露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06:41 被阅读0次

不一样的曾国藩(115)

第十七章

大获皇恩庶吉士 恩师改名“曾国藩”

曾府上下充满了亘古未有的喜庆

曾国藩考中进士的消息,早有人从京城捎给了家里。家里得知其回乡的日子后,父亲则屈指计算几时到家,以便派二儿子国潢赶上马车去接他。

曾国藩与郭嵩焘在湘乡时又一起见了刘蓉,之后即分手各自回家。近年终岁尾,一路上也逐渐地见到人们忙忙碌碌,正在采买年货,准备过年。

白杨坪这个小村子几百年根本就没出过什么大人物,现如今曾家有人中了进士,众乡亲也跟着喜庆。多少天来,曾家门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三乡五里的人们也派人送来贺礼。曾二公玉屏老先生古稀之年,更是喜不自胜,自己多年的决定与付出终没白费,终于盼来了孙子高中进士光宗耀祖的这一天,也掐指计算着日子,盼望着长孙衣锦还乡,以便及时广宴宾客,大力庆贺。

曾国藩回到乡里,则被人前拥后簇,又敲锣鼓又放鞭炮,小小的村子里处处回荡着欢声笑语。曾国藩沐浴在亲友的热爱、甚至宠爱之中,既十分受用也十分受感动,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抒发心中感受:

高嵋山下是侬家,

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

天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

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国难忘处,

待莺亭畔路三叉。

曾家老爷子如约按预想文纳宾客,大摆宴席。席上,曾玉屏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当着亲友乡邻的面,嘱咐曾国藩:“我们是耕读之家,即令富贵也不可忘本!”曾国藩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待祖父讲完,抱拳秉手向席间亲友乡邻深施一礼,充满感情复言:“生我父母,养我故乡,情深似海,没齿难忘。我定当不辜负亲人厚望。”众人也被他的一番话所感动,并暗暗赞许:这读书人果然不同凡响,说起话来都让人觉得既亲切感人,又给人力量,顿时觉得曾国藩就是可依赖之人,以后与这样的大人交往定会粘到荣光。

新科进士意气风发拜客忙

曾国藩考中进士又被授翰林院庶吉士消息,自然很快也传到了湘乡县的上下,整个县里也顿时较以往热闹了。闻讯后的湘乡县令也马上坐着八抬大轿前往曾府,与曾国藩弟弟们称兄道弟,又把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称为“老太爷”,称曾国藩的爷爷为“太老太爷”,着实让曾玉屏、曾麟书父子得意万分。

接着陆续有当地的乡绅等前来馈赠、送礼,使曾家一时获得不少意想不到的礼金与物资。此外,家里还借助曾国藩名分调解纷争,又获得取一些进项。同时,亦有人故意给曾家提供解决纷争机会,借机以“搭讪”等变相送礼之方式,以期与曾家建立关系,以便为以后与之交往做好铺垫。

中进士点翰林之前,曾家门前可谓门可罗雀,如今则是车水马龙。这一切的改变当然都缘于曾国藩进入仕途。

不仅如此,衣锦还乡的曾国藩还要按照当时的习俗行“拜客”之礼。这,可是当时的重头戏,新贵们往往以此来光耀门楣,炫耀得意之色,恐怕天下人所不知而故意招摇过市。

何谓拜客:就是去有钱的有势的人家拜访,人家自然有恭贺之意,而不会让你空手而归。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平时遇有红白之事,都竞相随礼表达问候之意。这种金榜题名大事,人们当然愿意参与,并趁机与新贵们建立联络关系。

曾国藩当时也未能免俗,哪有后来的那种境界与意识呢。当时的窘迫状态使之反而想利用此一时机,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发财机会,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十二月专门请假返乡,在家住了将近一年。据记载,他这一年里主要忙的就是四处拜访,通过这种公开“合规”的方式收别人的贺礼,以此为将来进京当官筹集资金。

曾国藩一共在家呆了296天,其中198天用来拜客,这些拜客的收入达到白银近1500两(折合今天的人民币大约是29万元),真算得上一笔巨款了。所以,坊间流传着的在清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传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而且,这种凡事摆席筵客的习俗一直衍习下来,一度达到泛滥的程度而需要行政干预。

据说,甚而现在的两湖乡下,除了红白之事摆酒席收礼金之外,甚至于发展到平常人家因随礼而不堪其扰的地步。更甚的,为了挽回损失,竟借杀猪之机视为喜事而筵宾客的陋习,以此敛财,完全是变了味道。将朴素的人情往来演绎成如此恶劣,实在令人咋舌!

既然“拜客”,自己的家乡——湘乡,自然是要走遍的;周边的宁乡、衡阳、耒阳、安化等地,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据有心人统计,仅曾国藩行进的路线,竟有1500公里之多。

他不但拜访了富户官家,各城开店的湘乡人家,也都一家没有落下。大家都很买面子,结交了新科进士,将来用得上啊。此行,他一共拜到白银一千四百八十九两一钱二分。这种拜客,一方面是“打秋风”,一方面则是拉关系。从这些事例,当时的曾国藩也没能免俗的。尽管当时也是疲劳不堪,但却兴奋之致乐在其中。虽为其后来憎此恶习,但其家境却也因此而一改之前那种窘迫之况了。

中进士之后的曾家顿时阔气了起来,买了很多新家具,连湘乡县令都经常跑到他家,喊他父亲为老太爷,听得48岁的曾麟书呵呵乐得合不上嘴巴。

于是,曾家也有了排场,大批的上等木器家具也有继入户上厅了,祖父和父亲出门也开始坐轿子,真可谓是鲤鱼一跃过龙门。

多年之后,曾国藩在家信中回忆起此事,显得颇为后悔:“我自从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在籍拜客,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做外官,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满其欲……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而在当时,却未有此醒悟。而相反的是,对于一下有了这么多钱的曾国藩来说,虽然也曾经历过当掉衣服买二十三史的窘困之事,但他并未因之冲昏头脑,而是非常清醒地处置这人生之中的第一桶金。这些也得益于曾家的家风,他们一向都极为勤俭。他把这笔钱全部给了家里以贴补家用。可见,对于有着严格家训的家族来讲,“孝”字是永远铭记在心头的头等大事。

在此时的曾国藩也不能免俗,仍沉浸在新科及第的喜悦中,也为跃龙门后怱拉拉增加的财富而兴奋。难怪人们竞相科考,宁愿熬的十年寒窗,掉几把头发、甚至空耗至白头亦穷尽精力拼命挤过这独木桥,原来有这般财富!真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想起这些,又突然想起自己遭遇多次的羞辱之事,今天可是该扬眉吐气了。于是,就有了发泄一下郁闷之气,找找新科进士的成功感觉的想法了。。。

从何做起呢?好,就从谢师这儿开始。。。

相关文章

  • 不一样的曾国藩(115)

    不一样的曾国藩(115) 第十七章 大获皇恩庶吉士 恩师改名“曾国藩” 曾府上下充满了亘古未有的喜庆 曾国藩考中进...

  • 不一样的曾国藩(2)

    (序) 不一样的曾国藩——缘起(下) 上接前文:不一样的曾国藩——缘起(上)。 后经朋友介绍:XX平台是个不错的创...

  • 115有个读书会社区

    https://115.com/186476 人生可以忙,一辈子不要瞎忙by曾国藩,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 家是...

  • 不一样的曾国藩—《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曾国藩被誉为中国史上的“完人”,提起曾国藩,就是修身治家平天下的绚丽辞藻,这本书看到了不一样的曾国藩,首先他也是人...

  • 读书打卡4:《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第八章曾国藩为什么不喜欢曾纪鸿 龙生九子,每个都不一样。曾国藩...

  • 缝第三针

    1、《我是曾国藩迷》听到了第六集,感觉曾国藩太了不起了,靠立大志,靠写日记,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曾国藩不是一个...

  • 不一样的曾国藩(113)

    不一样的曾国藩(113) 第十七章 大获皇恩庶吉士 恩师改名“曾国藩” 师同声令“子城”改名“国藩” 京城会试...

  • 【 曾国藩】探讨话题之自律的感悟

    今日话题 : 对曾国藩的修身自律哪些感悟或看法 1、@老杨:关于曾国藩自律我来个不一样的看法,我以为曾先生的不是自...

  • 不一样的曾国藩(135)

    不一样的曾国藩(135) 第二十章 躬身请教处世经 戒尔“傲”字方行稳 临行前,曾国藩总是反复思考爷爷的话。有时,...

  • 不一样的曾国藩(117)

    不一样的曾国藩(117) 第十八章 衣锦还乡遭家变 新贵入世心态显 话说,在道光十八年的年底,曾国藩名义上的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一样的曾国藩(1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gv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