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光同尘
幸好那座天桥还“活着”。这座天桥是这个城市的标示性的建筑,它见证了太多...
数十年过去,乡音已改,她说着熟练的普通话,她在旁边的小铺子买水的时候,下意识间说的还是普通话。铺子的老板还是觉得她面熟说了一句:
“姑娘你是本地人吧?”
“啊?是嘞,嘿嘿。”韩伊夏突然意识到那个阿姨为什么这么问了,就突然脸红了。
明明是本地人,但是看着这里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道路旁边的都是沥青路了,之前没有的星巴克和KFC,现在也是都映入眼帘了,好像一切都变了,碰到有人问路,她也只是笑着摇摇头。
韩伊夏离开这里已经有十年左右了,也忘记是什么时候回来过了的,好像还是三年前左右吧,那时候自己的外婆去世了。但是当时只是为了外婆的葬礼,都是在家闭门不出,也没有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变化。如今,她终于彻底回来了,必须重新认识每一条街、每一条路、每一个商场,甚至每一个人。
那天伊夏感刚刚洗完澡,水滴还在滴的时候,就听到手机响了,打开手机一看,她收到一个邮件, 内容大概是一家公司正在招品牌总监,招聘条件与她自身的条件吻合度极高。在此之前,她已经投了不知道多少份简历,而无一回应。可想而知,伊夏是多么的高兴。
伊夏和对方的相关负责人约定见面的时间是十点一刻,在商场的咖啡馆见。她早早出门,满怀期待,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天公不作美,遇到堵车。他看了看手机的时间,再抬头看了看这个师资路口,幸好自己对这条路口很是熟悉。
留给她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她站在十字路口中间,脑子里联想了一下该怎么走:她可以穿马路、走地下通道,或者上天桥,三条路没有本质区别,都能通向商场。想好以后她就下车,然后打算自己小跑到商场。
刚走没两步。她就发现了它,最后还是天桥俘获了她,还是像小时候一样,还是这条天桥,还是这里。像第一次见面一样,她受桥梁吸引,站了上去,俯瞰看着整条街市。
脑子里已经有了场景:那是她第一次走上这座天桥时,她仅五岁,个子矮,仅能碰到铁质的栏杆,她把小手穿过铁栏杆,母亲将她的手拉回来,训诫她不要乱动。她蹲下,又试图将脑袋伸出去,这下母亲直接把她拽回来,拽到背后'你是不是想死啊?'
从那以后,许多年,她一直把探险与找死画上等号,每当她意欲探索未知的世界时,她就会想到在这座跳桥上,自己的母亲说的话,母亲说的话就像墙一样抵在她面前,不准她挪动半步。
当她走到天桥中央,天桥轻微地摆动起来,像踩在棉花糖、豆腐块上,一点也不踏实。她心里就突然“噗通”一下。
面对天桥突如其来的莽撞行为,她只好停步,站在中央,脚上的高跟鞋让她心跳更加恢复不下来,她非常期待这动荡自己过去。她还有事情还没有办理呢,可不能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
自己突然想到学生时代,她常和同学一道穿桥而过,众人在桥上打闹、嬉戏。那时,即使天桥晃动的再厉害,但是她却浑然不觉,就显得那些危险很脆弱,果然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即使真的面对动荡,伊夏也可以和同学们手牵着手一起笑着、闹着跃过去,男孩女孩聚在一起,发出尖锐的笑声:“怕什么啊,桥不会垮的,垮了也没事,要死,我们陪你一起死。”这是多么大的勇气?
可是那时候还那么小,明明自己已经是小时候想长成的年纪,却没有活成自己想的样子。
桥终究没有垮,众人也没有陪她赴死。她们最后也都长成了大人。
只是伊夏离开家乡,远离同学,远赴北京,成为在大城市工作的普通白领。
离开的那天,伊夏提着行李送她去机场,父母陪同他,在途中的时候,经过这座天桥,一家三口在天桥上站了一会。
她还记得当时父亲背靠着栏杆点燃一根烟,母亲的视线看着远处商场的年轻女人,唯有伊夏六神无主,站在天桥上,茫然地望着车流。
“留在家里不晓得多好,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出去受苦。”父亲叹了口气,将烟头朝天桥下随手掷去,突出嘴里的最后一口浓烟。
母亲突然大喊一声:“我就是不喜欢你这样,这里的人都和你一样,一点素质也没有。”父亲轻蔑地一笑,什么也没有多说,就顺手拿过伊夏的行李箱。说:“走吧,还要赶路呢。被耽误了。”
说不清为什么一定要离开这座城市,也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后悔,已经到了这一步了,那就这样吧...
在后来的十年间,她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提到自己逃离的原因,但是每次都是从同一个笑话讲起,她说她害怕过那个天桥,总觉得桥有一天会垮。
一直到现在都觉得始终会倒下吧,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吧...
与光同尘: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谐共存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