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谈教育(10)

作者: 昨夜星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22:18 被阅读15次

      关于几个问题的浅薄思考。

        1、课程的改革当以符合师生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尤其是当代教育。设若我们的课堂不能够很好的占有孩子的头脑,那么孩子就必然会去寻找其他的乐趣,因为那些或许会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教师必须克服自身自足意识,时刻记得这是信息时代,只有成长才会培养成长,这也就是“师生同修”。

        2、新事物的推行必有反对因素,在中国这个群体中有时做事就很难,不仅仅是大的环境,还有个别的小因素。在此也应该理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人就是文化的载体,这是文化的特质所决定的。中国就是中国。家天下太久人本身就有奴性,恰恰是这种奴性是中国几千年来不至于分崩离析。所以有时候想文化思想的之作用实在强大。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团队也是这样。

        3、当前教育改革如果失败的话,其原因是功利。中国教育几次改革都是愈趋功利,但是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不做功利性选择也就没有核心目标了。但这种功利却让人忘乎所以了,终至失去信仰。如果成功的话,原因也在功利,这种明确的目标使人趋之若鹜甚至不择手段。但是必须说的是这种成功最终是失败的。

        分析这个案例,就中国近30年发展而言,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应当立马转型。但遗憾的是愈演愈烈、越跑越远,导致如今一系列问题出现。人如果没有信仰是很可怕的,但这种信仰如果是物质的话同样是可怕。对物质的逐取必然引起伤害,或对人、对自己、对自然,这种伤害必然导致社会充满戾气,不合阴阳之道,朴素话讲“冤冤相报何时了”,继而进入“轮回”之道。这种信仰最好是精神的飞跃乃至灵魂的升华,这个纯粹是人自身的修为,绝无伤他心。再以精神去引领,以灵魂去沟通可谓是“渡己”、“渡人”了,若有可能,即去“渡众生”。宇宙不再是混沌一团,天地间浩气长存,人与人和谐友善,何乐而不为?

再一个问题就是敬畏问题,“敬”者“尊”也,“畏”者“惧”也。“敬”什么?古有“天地君亲师”之序。天地即为自然,人在物质时代这个“敬”是如此的乏力,又如何谈得上畏惧呢?所以这是功利失败的必然。人生回归的结局就是功利的必然。中国人必如是。

我想说功利性的教育,即使成功也是昙花一现。

中国教育归何处,归于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改变思维,培育良知,拯救命运。现代社会讲创新,套用这个的话就是模仿人生,培育思想,实现创新,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必然提高。如此何为?教师必须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如此尚可。

相关文章

  • 妄谈教育(10)

    关于几个问题的浅薄思考。 1、课程的改革当以符合师生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

  • 妄谈教育

    代表一个民族发展方向的不是所谓欣欣向荣的经济指标,而应是一个民族真实的教育综合指标,正如普法战争时, 战胜法国并俘...

  • 妄谈教育(6)

    艺术,提升其生命愉悦指数 这个题目,令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教育:六艺《周礼》中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礼...

  • 妄谈教育(2)

    (一)教育,让人成为人 这个问题应该是比较令人释怀的,其实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有教育,学捕食即是兽的教育,...

  • 妄谈教育(3)

    中国的家族教育——孝 从一个家族谈起,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古代教育。私塾教育带有明显的家族教育色彩:教材是唯...

  • 妄谈教育(4)

    关于乐群教育 人类本来就是群居动物,关键是如何能够融入一个群体!在家族内部倒不是问题,因为毕竟有血缘关系,但一旦面...

  • 妄谈教育(5)

    责任与担当 这个似乎是当代青少年的通病,一方面是社会发展,自我意识浓厚;另一方面或许与家庭教育有莫大干系。 其实,...

  • 实践中的喃语

    说起教育,不敢妄谈。浅浅心得,了作深夜不寐,思绪信马由缰的呢喃吧 。 回想自己多年,关注教育孩子的资讯,学习模仿,...

  • 妄谈

  • 妄谈

    笑我男儿如苍狗, 一分柔情谁可怜, 三分血性如莽夫, 七分傲气恨不平, 十分狠戾心如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妄谈教育(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bz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