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大学生活想法
在中国,「做自己」的最大阻碍源自父母

在中国,「做自己」的最大阻碍源自父母

作者: Nicole林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8:11 被阅读225次

文/林小白

01

我刚才挂我妈电话了。虽然这个举动可能会被人扣上“不孝女”的名头。

但挂掉电话后,我原地怒吼了5分钟仍然是满腹委屈以及气炸的状态,在和朋友“远程”诉苦15分钟以及听了3首歌后,我才开始平静下来。

矛盾的冲突很家常,无非就是两个主题,也是大多数社会人的主题,婚姻和事业。

02

“今天下午他们给你推荐了什么工作?”电话一接起,我妈就问。我知道,她看到了我下午发的“竟然有猎头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圈。

我简单阐述了下,她迫不及待地说,“那就去啊。”

我告诉她,薪酬和劳动是成正比的,这个薪酬,我可能得累死累活。

“那你试试嘛。”

可能看我的意向不是很强烈,我妈就开始围绕“事业”对我展开了攻势。一时间,“别人家的孩子”轮番上阵。

在我表示对“别人家孩子”的厌倦后,我妈搬出了另一主题——婚姻。

这时,我的血槽瞬间空了一半。因为提到这个话题我也很沮丧啊,鬼知道我现在多想有段恋爱可以谈谈。

然后,我妈说出了点炸我的那句话“你这样谁要?”

03

现在说起来很鸡毛蒜皮,但是我妈妈的人生格言就是尽力控制孩子的一切。她希望孩子上她想要的学校,取得她想要的成绩,找到她比“别人家孩子”更好的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走在她想要的道路上。

但突然,我发现,这是典型中国式母亲的共性。只是可能我的妈妈表现得比较极致。

“不管你们多大,在我们心里都还是孩子。”今年过年时,我舅妈曾这么说。

“她很有主见,从小到大事情都是自己做决定,安排得井井有条的。”舅妈跟别人这么介绍我。

但对于典型的中国式母亲来说,子女太有主见,兴许是个噩梦。

04

很多母亲认为孩子最可爱的时候就是上托儿所或是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简直像自己的“口令执行者”。

你告诉他什么,他就接收什么;你发出什么指令,他就做什么。

但是到了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而为人母亲和有想法的孩子之间的“斗智斗勇”也开始了。

05

在中国,做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

中国错综复杂的亲戚体系,让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圈子变得复杂。

在西方,一个小家庭就是一个独立小圈子。小家庭独立住在一起,没有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更没有七大姑八大姨。

但在中国,尤其是更早期的时候,同一家族的人住在同一栋房子里,一楼是大伯家,二楼是二伯家,三楼是三叔家,四楼是小叔家。

每个家庭交织在一起,你的一举一动成了所有人茶余饭后会提及的“谈资”。

分数多少,薪资多少,是否结婚,是否生子,变成是“大家”的事。七嘴八舌淹没了你,你想做自己?那要勇敢地跨过这一个大家族。

06

在我说出,“实在不行,这辈子我就不结婚”的话之后,很多人恐慌了。

在他们看来,这么有主见的我,真的会做得出来。

于是,我在某段时间接听到了来自不同亲戚的“暖心问候”以及各种“鸡汤”,我知道背后的授意者是我妈。

07

“放手”对于典型的中国式母亲来说,可能真的很难。但我觉得,这是她们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课题。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何况我们见过了多少过度干预而造成的悲剧。

之前看了一本很棒的书《优秀的绵羊》,里面提到了两类父母——直升机式父母和溺爱式父母。

直升机式父母经常对孩子批评、施压,他们坚信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严格的、有秩序的、受监督的过程。而溺爱式父母则是为孩子包办一切,盲目赞美自己的孩子。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种父母的做法大相径庭,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不论是张开双臂拥抱孩子,还是攥起拳头给孩子施压,都是源自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的一种冲动。

当一个孩子有着这样的父母,他们就会倍感压力,想要追求完美。然而,他们追求完美只是为了极力消除父母或外界对自己的不满。父母兴许也没意识到,不论是过度批评还是溺爱,都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有自己成功才值得被爱。

那对中国的孩子来说,什么是成功呢?那就是赢过“别人家的孩子”。但很可惜,即便你再优秀,父母口中依旧有“别人家的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只会郁郁寡欢。一项以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大规模调研发现,大一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评估已经跌落至25年以来的最低谷。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轻重不等的问题,例如自卑、沮丧、焦虑、精神分裂症和自杀倾向等等。

保持优秀并不容易,一直做父母心中期望的孩子更不容易。所以,请学会放手吧。别把自己的过分期待全部甩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一颗牵牛花种子,能长出多长的藤,能开出多漂亮的花,就交给它们自己决定吧。身为父母,记得时不时浇水就好。

—END—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正过着白天写公文、晚上写故事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中国,「做自己」的最大阻碍源自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d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