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2年,秦国魏冉因病辞去丞相职务,秦昭王任命客卿烛寿为丞相。第二年,周赧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91年,秦国进攻韩国,攻克宛;秦昭王免去烛寿的丞相职务,魏冉再度出任丞相,受封穰、陶两地,称为穰侯;秦国又把宛封给公子赢巿,把邓封给公子赢悝。
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0年,魏国把河东地方圆四百里、韩国把武遂地方圆二百里献给秦国;魏国芒卯以诈术开始受到重用。
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秦国派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进攻魏国,抵达轵地,夺取大小城邑六十一座。
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出使齐国,建议齐湣王立为东帝,想约定两国共同进攻赵国。苏代从燕国前来,齐湣王说:“秦国派魏冉来劝称帝,你以为如何?”苏代说:“我建议大王不要拒绝,但也不要称帝。秦王称帝后,天下如果不反对,大王再称帝不迟。秦王称帝如果遭到天下反对,大王就借此不要称帝,以收买天下人心,这是个大好事。况且进攻赵国与进攻宋国,哪个更有利呢?现在大王不如暂时放弃帝号以赢得天下的名望,然后发兵讨伐宋国,征服宋国后,楚国、赵国、魏国、卫国都会害怕。我们这么做,就是名义上尊重秦国而让天下憎恨它,而齐国却赢得天下的尊重。这就叫以卑为尊。”齐湣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只称帝两天就重新称王。十二月,秦昭王也去掉帝号,仍旧称王。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克了杜阳。周赧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7年,秦国继续攻打赵国,夺取新垣、曲阳。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秦国派司马错攻击魏国河内地区,魏国献出安邑求和,秦国将河内地区的人民驱赶回魏国,只要了地盘。这一年,秦国在夏山打败韩国军队。
这一年,宋国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只小雀鸟在国都的角落里下蛋孵出了一只大鸟。宋国的太史卜了一卦,说:“吉卦。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起兵灭滕国,伐薛国,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邑,向南战胜楚国占地方圆三百里,向西打败魏军,宋国一举成为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国家,于是认为自己一定会称霸。宋康王想尽快完成霸业,便射天鞭地,砍倒社坛的神树后烧毁,以表示自己的声威可以镇慑鬼神。宋康王在宫中整夜饮酒,室中的人齐声高呼万岁,大堂上的人闻声响应,堂下的人接着响应,门外的人又继续响应,以至于国都中没有人敢不呼万岁。天下的人都咒骂宋康王是“桀宋”,说宋康王像夏桀一样。宋国本为商朝遗祀之国,天下却都说它是“桀宋”。齐湣王趁机起兵征伐宋国,宋国国都中的人民四下逃散,没人守城。宋康王只好逃往魏国,死于魏国温地。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十分骄傲,便也像宋康王一样,向南入侵楚国,向西入侵赵、魏、韩三国,还想吞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狐咺、陈举都直言劝齐湣王不要这样,却一个被斩首于临淄街市,一个被斩首于临淄东门。
秦国却一直在阳盟暗攻中。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秦昭王一面与楚襄王在宛地会晤、与赵惠文王在中阳会晤,一面派蒙武攻击齐国,夺取九座城邑。
就在宋康王自大被齐灭、齐湣王骄横欲自立为天子的时候,燕昭王却在做富民强兵的事,并与上将军乐毅谋划着讨伐齐国。乐毅是魏国将军乐羊的后裔,乐羊因大败中山国而名震诸侯。乐毅说:“凭齐国的实力,称霸绰绰有余。它地广人多,我们独自攻打不是那么容易的。大王如果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及楚、魏三国一起。”燕昭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各国苦于齐湣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相赞成与燕国一起讨伐齐国。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的尉斯离由率军队与韩、赵、魏联军也前来会合。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对齐国发动进攻。齐湣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之后,乐毅让秦国、韩国军队回国,命令魏国军队进攻宋国旧地,命令赵国军队收复河间,自己率领燕军由北长驱直入齐国。将军剧辛劝乐毅:“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取齐国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一味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还结下了深怨,日后要后悔的。”乐毅说:“齐湣王好大喜功,遇事不与下属商量,又不重用贤良人士,却信任谄谀的小人,暴戾贪虐,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被攻破,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就可以攻破了。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前非,体贴臣下而抚恤百姓,我们就难办了。”于是下令进军深入齐国。齐国果然大乱,混乱不堪,齐湣王逃出国都临淄。乐毅率军进入齐都临淄,将齐国宝物和祭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水边上去慰劳军队,论功行赏,犒劳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未克的城邑。
齐湣王逃到卫国,卫国国君离开自己的宫室让齐湣王居住,向刘湣王称臣并供给日常用度。齐湣王却傲慢不逊,卫国人攻击了他,他只好又出奔到邹、鲁国,仍旧面有骄色;邹、鲁两国都关闭城门不收留,齐湣王只好又出奔莒国。楚国派淖齿率军前来救援齐王,被任命为齐相。淖齿却想与燕国瓜分齐国,于是抓住齐湣王数说他的罪过:“千乘、博昌之间的方圆几百里地,血雨浸湿了衣服,你知道吗?”齐湣王回答:“知道。”“嬴、博之间,大地崩塌,泉水上涌,你知道吗?”齐湣王回答:“知道。”“有人在你的宫门哭泣,去找却不见人影,离开时又能听见他们的哭泣,你知道吗?”齐湣王回答:“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上天在警告你;地崩泉涌,是大地在警告你;人当着宫门哭,是人心在警告你。天、地、人都在警告你,而你却不知改悔,你还能活着吗?”于是在鼓里这个地方将齐湣王处死。
乐毅进入齐国后,听说昼邑人王蠋贤良,下令军队不得进入昼邑三十里之内,又派人请王蠋见面,王蠋辞谢不去。燕军说:“你要是不来,我们屠昼邑城!”王蠋叹息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侍二夫。国破君亡,我没有让他们存在,我又被燕军逼迫,我与其不义偷生,不如一死!”于是上吊而死。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邑望风崩溃。乐毅整肃军纪,禁止侵掠,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以礼相待。乐毅还减轻赋税,废除残暴的法令,恢复齐国原来的政治,齐国人民都十分高兴。接着,乐毅调左军渡过胶莱河到胶东;前军沿泰山脚下向东到东海,进攻琅邪;右军循着黄河、济水而下,屯扎在东阿、鄄城,与魏国军队相连;后军沿着渤海镇抚千乘;中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国都。乐毅在临淄城外祭祀齐桓公、管仲,表彰地方贤良人才,修治王蠋的陵墓。齐国人领取燕国俸禄的有二十多人,接受燕国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邑,都设立郡县治理。
关于燕国乐毅灭齐国一事,荀子有一篇评论,司马光予以引用。
荀子说: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大意是:
国是天下利益、运势的集中体现。有道德的人治国,国就会安定,人民就会富裕,这是幸福的源泉。无道德的人治国,就会带来大的危险,大的拖累,有这样的人还不如没有,等到国有大乱,他即使想当个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齐湣王、宋康王便是如此。
所以治理国家的君主,奉行礼义就可以称王,树立信誉就可以称霸,玩弄权术则必然灭亡。
这三个问题,贤君明主必须谨慎抉择,仁人志士一定要讲清楚。善于抉择的人可以控制别人,不善于抉择的人则被别人控制。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秦昭王、魏昭王、韩釐王在周天子都城京师举行会晤,会晤内容不得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