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5 如何与别人合作?

05 如何与别人合作?

作者: 韩同志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16:17 被阅读0次

    道光二十九年(1849),曾国藩升任礼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开始从读书阶段正式跃入做事的阶段。

    曾国藩真是把“终身学习”践行了一辈子的人。参加工作后的曾国藩依旧是“手不释卷”,和之前不同的是,他此时更注重实用。

    曾国藩是理学出身,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考察和研究范围极广。

    他认为“天下之大事,宜考究者凡十四宗,曰官制,曰财用,曰盐政,曰漕务,曰钱法,曰冠礼,曰昏(婚)礼,曰丧礼,曰祭礼,曰兵制,曰兵法,曰刑律,曰地舆,曰河渠”。

    所以,从曾国藩对待“读书”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这也是他与当时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说,读书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太功利。我个人是不太赞成这个观点的。

    读书,就是要为己所用,把自己放进去。如果读书不把自己放进去,可能你读了以后什么都忘记了。我们经常说,带着问题去读书,就是要把自己放进去。

    但很可惜,当时道光晚年的政治环境,已是内忧外患。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

    有一个笑话,说道光皇帝在历史上以俭朴闻名,身上打满补丁,早餐舍不得多吃一个鸡蛋。

    有一次,他和一个大学士聊天,问大学士,你早餐吃什么?大学士说,臣很俭朴,只吃三个荷包蛋。

    道光一听,吓了一大跳,说你真阔气啊!朕早餐一个也舍不得吃。

    一个皇帝还吃不起一个鸡蛋?原来啊,是内务府官员骗他,说外面鸡蛋三十两白银一个。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笑话往往会反映一些历史事实,就是这种欺上瞒下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眼看着国家一天不如一天,却都不敢向皇帝直言,一个个都在混日子。

    在这种因循懈怠的政治气氛下,曾国藩是做不了什么事的。

    好在没过多久,道光皇帝去世了,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了,年仅二十,标准的小鲜肉。

    咸丰一上台,就是三把火。首先,他罢免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这是对那些平时喜欢奉承、糊弄的官员的一个严重警告。

    紧接着就是下诏“求言”,也就是让大臣们给朝廷提意见,摆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态度。

    可惜啊,可惜啊,咸丰皇帝尽管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但是他并没有雄才大略的资质。

    他一上任烧的三把火,完全是一个年轻人的一股冲劲而已。等这股冲劲过去了,也就疲软下来。你想想你二十岁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当了几个月皇帝之后,咸丰就开始原形毕露了,大臣们给他提意见,常常被他当场驳回,说,我大清传统,凡事乾纲独断,你们不用废话。

    曾国藩又一次陷入痛苦当中。为挽救大清帝国,曾国藩决定敲打醒这个糊涂皇帝才行。

    我们前面说了,曾国藩是以理学自居的,他信奉儒家的一套思想观,就是每个人都要恪守自己的本分,把生命交给责任,交给奉献。比如说文官你要死谏,武将你要死战,这个世界就会变成变成美好的人间。

    曾国藩用这套标准,不仅用来要求自己,而且还拿它要求其他人。不仅要求其他普通人,甚至用于要求皇帝。

    于是,曾国藩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事情,直接批评皇上,他列举了咸丰的三大缺点:

    一是见小不见大。就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二是“文过饰非”,掩饰错误,不求实际。

    三是刚愎自用,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你看,这种批评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上来就啪啪打脸,一般人都受不了,何况还是年轻的皇上。

    这一举动,果然激怒了咸丰,虽然当时没有治罪,但从此之后,小心眼的咸丰就不断给曾国藩小鞋穿。而且咸丰皇帝是一个特别爱记仇的人,他把这个事记了一辈子。

    曾国藩连皇帝都敢得罪,其他官员那更是没放在眼里。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早年在北京的时候,专门爱批评大人物。官越大,我越不怕。”

    首先,他办了两个大官,一个叫琦善,当时是任陕甘总督;还一位是赛尚阿,也是军机大臣。

    当然这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都是那种极会钻营,在朝廷中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那种老官油子。

    当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内战,已经把咸丰搞得焦头烂额了,这两个伙计又吃了败仗,正好撞枪口上了,再加上曾国藩的刚猛,最后琦善被革职,凄凄惨惨地离开北京,发往吉林效力赎罪,赛尚阿被革职。

    表面上,曾国藩大获全胜,但他的人际关系网开始出现巨大的破洞。因为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

    咸丰即位不久,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了。这支一开始并不为人注意的队伍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不久就建号称王,并且从广西打到湖南,又攻入湖北,越战越强,人数发展到近三十万人,竟然攻克了湖北省城武昌。

    于是,曾国藩临危受命,咸丰命他在长沙开办“团练”,也就是民兵,配合朝廷的作战。

    配合就配合好咯,你猜曾国藩怎么着,他一到长沙,就设置了一个“协办团练大臣公馆”,以个人名义向全省发布公文,把全省的社会治安工作管理起来。

    曾国藩还专门成立了“审案局”,将别人的权利收归自己名下,并且他也不信任地方官员,常常越过他们,直接下达命令。

    他办案不走正常司法程序,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捆送土匪流氓到他这里来,不必经过过去那些层层手续。

    他办案不尊重行政程序,总是径自决定,从速处理,以免有人来说情纠缠。有一次,他甚至直接从湖南首县善化县衙提走人犯。

    很快,曾国藩就在“剿匪”上就做出了成绩,把黑恶势力打得是屁滚尿流,人送绰号“曾剃头”。

    要知道,你曾国藩可是民兵啊,充其量就是个辅警,这等于是动了别人的奶酪。

    案子就是钱,不是现钱也是天大的人情。你把抓捕、审判、监禁、处决权通通收归自己所有,别人还怎么混?

    你要当好官,出成绩,可以理解,谁不想往上爬?但能不能别把我们踩得这样狠,反衬得这样无能?你半年里办的事,超过了湖南几十年的工作成绩,这样的干法,别人的面子往哪里摆?

    你想想,曾国藩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圣人啊!他拿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也就罢了,他还非要拿出来一模一样地要求别人,这不,很快就捅出篓子了。

    我前面说曾国藩的主要任务是办“团练”,但曾国藩觉得这太小儿科了,要搞就搞大的,所以曾国藩在抓治安的同时,还着手创建了一支崭新的军队——“湘军”。

    要知道当时的清军早就烂完了,曾国藩建立湘军,也是希望能给国家的军队注入新的活力。

    所以,他要求当时的正规军,就是绿营与湘军合操,也就是一起训练,而且由他亲自监督。

    刚搞完治安,在练兵问题上,曾国藩又一次把手伸向了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外。

    绿营兵虽然战斗力不如人家,但是对不起,我是国家正规军,你是民兵,你要想跟我合操,你有那个资格吗?

    带头闹事的,是长沙副将清德,每次合操都不来。而且经常在士兵面前说曾国藩的坏话,然后那些士兵当然也就不听招呼了。

    曾国藩立刻给皇帝上了个折子,弹劾清德。说这个清德如此这般,原来逃跑,现在捣乱。咸丰说,那就这么着吧,把这清德给他办了吧,革职查办。

    晚清官场最重要的潜规则是“官官相护”。常在河边走,谁能不湿鞋?只有彼此掩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家的集体安全。动辄咬人,足以令人人自危。湖南官员从此对曾国藩更加恨之入骨。

    清德的上司、湖南提督,也就是驻湖南最高军事长官鲍起豹更是伺机报复。

    因为有前车之鉴,皇帝挺他。明的不行,我就给你来暗的。那怎么办呢?捣乱呗,于是他经常就挑拨绿营兵和湘军之间,搞点街头斗殴之类的事。

    有一次又是,绿营兵把曾国藩的小弟兄们给揍了。曾国藩就怒了,他向鲍起豹发去文书,要求他逮捕带头闹事的绿营兵。

    鲍起豹决意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曾国藩。他故意将几名肇事士兵五花大绑捆起来,大张旗鼓地押送到曾国藩的公馆,同时派人散布曾国藩要严惩这几个绿营兵的消息,鼓动军人闹事。

    绿营一传二,二传三,越聚越多,群情激愤,纷纷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曾国藩释放绿营兵。长沙城中一时大乱。

    出了这个事,满城官员都关起大门,袖手旁观,心中暗喜,都等着看曾国藩的笑话。

    绿营兵见状,胆子更大,居然开始公然围攻曾国藩的公馆。

    曾国藩的公馆就临时设在巡抚衙门的射圃里,与巡抚骆秉章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曾国藩以为绿营兵胆子再大,也绝不敢武装攻击他这个二品大员。

    所以被绿营兵包围后,他还若无其事地处理公文。不料绿营兵竟然破门而入,连伤了他的几个随从,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挨刀。曾国藩夺门而逃,跑进了巡抚衙门。

    其实,绿营兵在门外闹事,巡抚骆秉章听得一清二楚,但是他装聋作哑,暗暗发笑。他早应该出来调停,却一直假装不知。直到看到曾国藩,他才故作惊讶,出来调停。绿营兵一见巡抚驾到,马上规矩了。

    骆秉章把捆送来的那几个绿营兵,亲自给他们松绑,还连连向他们道歉,兄弟们受委屈了!大家撤吧。绿营兵就撤了,这一仗算是打赢了。

    其实骆秉章的表演,就是做给曾国藩看的。你看,你这样坚持自己所谓的那一整套道德原则,最后所有人都不待见你,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分内给你难看。

    最后,骆秉章一句安慰的话也没对曾国藩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啊!”就转身走了。

    这是曾国藩出生以来,第一次遭遇真正的挫折。堂堂“副部级”官员,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处讲理。这种难堪在整个大清朝的历史上也不多见。

    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当然又是向皇上控告。干脆,借这个机会把到省办事以来所受的所有排挤、委屈都痛快淋漓地向皇帝陈述一番!

    然而细一想,他就知道这种做法行不通。这一道奏折上去,顶多打倒一个鲍起豹,能把湖南全省官员都扳倒吗?如果扳不倒全省官员,那么以后他在湖南的处境岂不是更寸步难行?

    经过几夜不眠的反思,曾国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是一句湖南土话,好汉被人家打掉了牙,不要吐出来让别人看到,要咽到肚子里,继续战斗。

    我们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听到过这句话:

    谢谢合作!

    其实这不是合作,这是命令,是要求你服从,是谢谢你守规矩。

    真正的合作,是两个独立主体之间的互动,而不是由一个不变的规则决定,不是一方要求另一方完全服从的关系。

    曾国藩确实是抱着一腔救国的热情,不要名不要利地在做事。但问题是他的做事,是自己指定一个规则让别人服从。这样的合作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1)不太可能持续
    (2)不具有普遍性

    如果这个世界永远是“我制定规则,让你来服从”,那么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

    单次的合作,不叫合作。

    合作是能够使双方共同持续地完成某个事情,并且持续地在这件事情里面互动。

    所以合作的本质是,

    大家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它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每个合作方就是它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赖于其他器官的生长,这个生命体才健康、完整。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人喜欢养宠物,你说是你驯化了宠物还是宠物驯化了你?其实是说不清楚的。

    你养一条狗,你每天要定时遛狗吧,你要给它喂食吧,它生病了你还得带它去医院吧,时间长了还要给它洗澡吧,你明明是养了一个狗主子,好不好。

    这就像《人类简史》里说的,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不如说小麦驯化了人类。小麦通过人类,把自己的种子撒遍大地,生生不息。而人类也因为小麦,人口得到了稳定的增长。你看,这才是合作。

    合作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互利。

    如果你是弱势的一方,首先,不能侵害对方的利益;其次,你要提供价值增量,形成利益共同体。

    真正的合作往往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1)合作不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起点

    (2)不是你选择合作伙伴,而是合作伙伴选择你。

    (3)合作总是表现为利他主义。

    (4)利他主义不是目的,合作的真正目的是要形成一个近似于生命、可持续生存和成长的利益共同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 如何与别人合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iu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