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
诺贝尔奖,我们与你的距离有多远?

诺贝尔奖,我们与你的距离有多远?

作者: 草莓蛋黄pai | 来源:发表于2018-10-02 21:58 被阅读64次

                                                                                          一

今天,铺天盖地的新闻就是关于诺贝尔奖的。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两位科学家在肿瘤免疫学的贡献。

是的,日本人又获奖了。这件事在可喜可贺同时,不免又让我们的内心涌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再往下看,又有报道说已经有26名日本或日本裔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自2000年以来,日本已经有16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不含日裔美籍科学家)。 18年,16人。这个数字着实惊人。然后我们还惊讶地知道了,日本制定了“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真想不到,我们有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日本人居然有这个计划?以工匠精神闻名日本人,就像是打磨手中作品一样,一年完成一个,18年时间已完成大半。相较之下,中国不免相形见绌,实际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两人——莫言与屠呦呦。

这个时候,“中国何时再出一个诺贝尔奖?”“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人获奖?”这类的思考再度掀起热潮。各种各样的分析见诸报端,思考的触角深入到方方面面,研究体制啦,外部环境啦,教育观念啦,不一而足,且有些见解不可谓不深刻。

这个时候,清华北大又会被推到风口浪尖,被各路吃瓜群众冷嘲热讽。“你们有着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又一次被拿来热烈探讨。显得人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有话语权。

这个时候,我却想问:“诺贝尔奖,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是一名政治家,科研需要纯粹而安静的环境,我为此做了些什么?

我是一名科学家,科研体制僵硬,我能为改变它做些什么?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科学的精神要从小培养,我是否把这颗种子种到孩子们的幼小心里?

我是一名父亲,科学的兴趣源于好奇,我是否每周都带我的孩子去亲近自然?

我是一名母亲,我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我是否鼓励我的孩子坚持他的选择?

我们在社会里有着不同的身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的一言一行,能深深影响生活环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同理,我们热切地盼望着中国能够涌现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先须做具有科学精神的公民共同为科学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把这当作我的责任

                      二                                                   

《万历十五年》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黄仁宇先生借这个平淡的一年向读者展示了帝国的运作面貌。他选取了六个典型的人物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张居正、军将戚继光、地方官员海瑞、哲学家兼乡绅李贽,从他们的身上,总结了帝国运行模式的巨大缺陷:帝国是一个依靠道德而不是技术在运转的社会。黄仁宇认为:症结无非是用道德代替技术。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造,皇帝、首辅、军将、地方官员、哲学家、乡绅等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一场大的改变。

明帝国的衰败,是制度的问题。但挽救帝国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清醒意识。唯一一个有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却在此时已经落下了人生的帷幕,并且在身后遭受到了举朝上下一致的清算。那个人,名叫张居正。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说四百多年前,我们先人囿于时代、认知的局限,没有为国家的革新做出努力;那么今天,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国家发展,我们都应主动担负起这份责任。从我做起:我是做政治家的,就把国家认认真真治好;我是做科研的,就把科研踏踏实实做好;我是做老师的,就把学生勤勤恳恳教好;我是做父母的,就把子女方方面面教育好。人尽其职,人尽其责。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日本出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如切切实实把我们自己的职责做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有个形象的比喻:“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 。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我们要尽职尽责,做土,做可以使人才生长的土。

话又说回来,我们对诺贝尔奖又爱又怨,对日本屡获殊荣既羡且慕,说到底还是缺乏一份民族自信心。虽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文化软实力还停留在宣扬传统文化上。对当今的成就,尤其是科技成就宣传不够,认识也不够。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傲人的科技成果,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很多杰出人物。我们的高铁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多次探索太空,我们电子货币的便利程度让外国人啧啧称奇……这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殚精竭虑,淡泊名利。他们中有些人为我们所熟识,杨利伟、聂海胜、马云……但更多的人鲜为人知。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自信地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言诚不虚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与诺贝尔奖的距离只在一个“做”字上。一旦人人把这当成自己的使命、责任,少抱怨,多干事,我们的人才就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我们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实干精神。还等什么,乘上实干之马,挥鞭立即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相关文章

  • 距离

    距离让我们更加渴望靠近 你与目的地的距离有多远 你与陌生人的距离有多远 你与家人的距离有多远 你与梦想的...

  • 诺贝尔奖,我们与你的距离有多远?

    一 今天,铺天盖地的新闻...

  • 过客/泽木秀

    天与海的距离有多远, 为何大海映着蓝天? 你与我的距离有多远, 为何回忆与梦相连? 春与秋的距离有多远, 为何记忆...

  • 距离

    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 呼吸之间 善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念想之间 冷与暖的距离有多远 话语之间 输与赢的距离有多远 决策...

  • 我们与死亡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与死亡的距离有多远? 今年7月17日晚,聚会完后我和朋友一起去买了六条鱼和两株盆栽。一星期过后...

  •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睡前刷微博,看到#南昌红谷滩杀人#的报道,浑身生出一阵恶寒。事件的始末,从视频录像来看,就是三名女生结伴而行,其中...

  •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与恶的距离》网评9.6分,名至实归。 想起前几天刚写了一篇有关键盘侠网络暴力的文章,被平台封了又解,解了又封...

  •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作者:朱林 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近日回顾了一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在此,忍不住想推荐给还没有看...

  •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2019年被豆瓣评为 9.5高分,由贾静雯主演火遍台湾的一部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部用“九集诠释人性,一集温暖人...

  • 公交车历程

    始发站与终点站之间距离有多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人生如同公交车的历程。不同的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诺贝尔奖,我们与你的距离有多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ja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