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知道不眠者为什么不睡觉。一开始压根儿没人在意过这个问题;没有人在意这件事。自从不眠者刚开始被关注以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当针对不眠者的话题愈来愈热时,有关此方面的问题却渐渐被置诸脑后了;观摩是首当其冲的,毕竟这是件新事,人们还没听说过有人不睡觉哩。事后大家想起竟没有人在不眠者尚与大家同在的时候向他提出这一系列问题;有知情人士称这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没人会把不眠者说的话当真嘛,这可是个不睡觉的人,大家看一看、乐一乐也就过去了;也有知情人士称,其实不眠者本人从其生活中已经作了这方面的间接诠释。专家指责部分人士的过度讨论,有远见地提到社会进展的不间歇性,并向大众揭晓谜题,指出不眠者其实罹患一种会干扰睡神经的疾病,是失眠症的一种衍生病,会从心智上阻隔患者进入睡眠状态的能力——科学的见解。所幸、所悲的是在这个春天里一切都消散的很快;不管怎么说,就算在对不眠者的议论最为热烈的(极为短暂的)时刻里,春光也并非一片明媚。
这都是后来知道的。据目击者说,最开始就在那头的马路边上看到不眠者,那里岔出一条单行道,在一家杂货店前总能看见不眠者的身影。有时不眠者会走到几步开外的榆树下面,有时会在隔壁旅店门口摆的椅子上坐下休息休息——但绝不会离开太远,大多数时间他都倚靠在杂货店前的秃墙上。住在附近的居民将食指伸向那堵秃墙,划着圈圈出不眠者的全部生活区域。“他决不会超出那棵树,”热心市民说,“他全部的生活范围就在这里。这是他全部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在此之前没有人会去与不眠者攀谈,他自个儿倒也很享受悠闲清净的生活:白天靠着墙闭目养神,晒晒初升的太阳,看看行色匆匆的人群;下午有枝头上的小鸟为他唱歌,大爷们会在道路旁张开桌椅,不眠者能够自由观赏棋局,偶尔甚至还会被邀请来上一局。不眠者很喜欢阳光下静谧的空气,那会驱走他的疲乏,让他心平气和而精神满满;但下雨天也怡然自乐,可以在屋檐下尽情躲雨,人们把水花踩得很响,不眠者喜欢听这声音。一位店员称某天起开始注意到每天上下班都会有同一个人在店门口向自己点头问好,但也记不得这样持续多久了。店家不介意不眠者留在这里,他的行为举止倒颇像一个天天光临的常客,这没什么不好;不眠者有时还会得到店员送来的饮用水和零食。
没人说得出是谁第一个向不眠者开口说话的,店员也承认之前上下班时都只有个简短而无声的问候,并没有想到要说些什么。在此之前,在第一个向不眠者问问题的人开口之前,大家都以为这是个聋哑的残疾人,以致不眠者说话后大家都吃了一惊,——并非一个残疾人。“我不睡觉。”这是人们知道的从不眠者的口中说出的第一句话,但谁也不明白他在说什么,谁也没去向想他说的是什么。不眠者一向都是耐心地回答向他提问的人。张三停下步子,向不眠者谈了两句,又急急忙忙地离去。李四向不眠者问同样的话,不眠者作同样的回答。王五经过的时候投了两个子儿。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是个不眠者,”赵六经过的时候扭过脑袋向正站在不眠者面前观察的人快速解释道。
人们观望。一个人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一群。除了深夜,总会有一群人在不眠者身边围观,一部分围成圈子,就像耍猴人周围常有的一个圈子那样;还有一部分人远远地站在台阶上、坐在轿车内、俯在阳台上观看。不少人掏出手机拍摄视频,这时候不眠者总是尴尬地寻思是不是该为这些人歌唱一曲。不得不说,不眠者开始有了观众,也开始感到生活受到了约束,但总的来说还是喜气洋洋。这不是他始料未及的,却甚是让他手足无措;不眠者产生困惑:他想精神饱满笑容满面地去迎接这群可爱的人,但这却恰好巧妙地破坏了他的初衷呀!如果不眠者在人们面前表现得充满活力、乐观开朗、活蹦乱跳,那能够指望人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人们不就大大地看到了这种满分的活力吗?不就肯定了这满分的活力背后的健康的睡眠吗?而不眠者在干什么呢,不眠者在这里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呢?不眠者想向人们表演的是什么呢?不眠者希望人们看到的不正是他的困倦,换句更准确的话说,不正是他的不眠吗?可不眠者岂能垂头丧气、满面愁容,以对人们失去礼数呢,他岂不应该好好地、正正当当地、有礼貌地、和蔼可亲地接待这群人吗?他岂不是热爱着这群可爱的人吗?“你不困吗?”一个声音洪亮的小伙子发问。“困到不行了。”
有时一整天人们都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时一整天都只有无言伴随着这无声的表演。有人离去,有人加入进来,有人把脑袋探进来然后又抽出去,有人伸出胳膊推攘人群表示有施工车辆要通过,有人经过时别过左手边小孩的头仿佛那是一件无聊而羞耻的事情,有人自告奋勇率先拍起巴掌表示卖力的街头艺人值得鼓励。有时候,当感觉到周围的人数很多的时候,不眠者总会情不自禁地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让表演取得成功,以不负人们付出的时间与期待。不眠者不是一个优雅、高贵、大方、能说会道的有身份的演说者,如人们所看见的,他其貌不扬,言语是粗俗的,举止是笨拙的,为人阴沉冷淡,怎么能指望这人表演出什么成功来呢?人们岂能从这人身上看见什么优秀的艺术才能呢?不眠者闭着眼睛祈求困倦来得更猛烈些,祈求灵感来抒写表达这些困倦。
“人不能不睡觉呀”,“劝他去睡吧”,“不睡是因为睡不着吧”,“你看他闭着眼睛,肯定经常偷偷地睡的”。人们谈论自己,揣摩自己,不眠者高兴坏了,但马上又因这罪恶的喜悦责备自己。不眠者回想起自己为何会在这里,回想起自己在这间杂货店前初次驻足的时候,那时岂有任何一个,哪怕一个人在意、注意到自己呢?那时的生活不是惬意的吗?日子不是明丽的吗?那时候困倦来的是何等的汹涌呢!睡眠的欲望是何等强烈呢!那种幸福快乐的日子被遗忘了,被舍弃了吗?如今有眼睛在注视自己,想要表演得像个优秀的街头艺人这自然无可厚非;说实在的,这种关注反而更能够给自己加添困倦,加大进步的机会。但看看如今是怎样一番田地!竟然乐活起来了!堕落到如此的地步了吗?不眠者意识到自己正在伟大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节节败退,不眠者能够感到自己的精力越来越旺盛,体力越来越充沛,而近些日子,甚至近一段时日竟没有丝毫想入睡的欲望,仿佛自己已然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入流的街头表演者,仿佛自己的出色表演正博得人群拍手称快。人群要是真的拍手称快了,不眠者岂还有回头的余地吗!那怎么样呢,可以离开人群吗,重新在另一个地方开始?不行,不眠者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做好了准备、下好了决心才来到这里的,不可以如此轻易就放弃,如此懦弱地去走回头路。那可以驱散大伙儿吗?断乎不可!人们聚众围观,这是人们的权利呀!凭什么限制人的自由呢?再说了,驱散了这一伙,能够保证不再来下一伙吗?用拒绝、抵抗的手段能够奏效多少次呢?把大伙儿驱散了,这和自己逃避到偏僻处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惊世骇俗的愚昧。况且大伙儿又没有干扰他的生活,恰恰相反,人群中时不时有热心人士在帮助他的生活:送点炖汤啦,给点零食啦,捎点应季的衣物啦等等。有两个从德国来的年轻姑娘把自己家里的好床给拖了来,心想不眠者能在上面躺躺睡睡。不眠者竭力婉拒了;不用了谢谢,当作休息休息的坐垫也不行。这样的诱惑不眠者可受不住呀——精美的床架,柔软至极的席梦思,不眠者用手指盖儿小心翼翼地碰了下,立马就触电般地缩回——决不能沾这玩意儿,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但姑娘的好心好意怎么也不能伤害吧!不眠者最终同意将床竖起来靠着墙摆放,作为一个和锦旗有着差不多功用的记念。
这波插曲——可以称之为插曲的话——很快就过去了,不眠者也处理得相当妥当,没有犯下什么过失,没有造成什么遗憾。但不眠者所面临的挑战岂止这么单单一个呢,岂会永远这么简单呢;能够抵挡一次,两次,最终能够抵挡到第几次呢?不眠者每每想到如此,每每想到无穷无尽的时光,便会时而信心十足,又时而灰心丧胆。正如这一次,当这巨大的令人难受的锦旗给树立起来后,不眠者神奇地感觉到困倦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眼皮变得前所未有的沉重。他一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两个青面獠牙的德国姑娘戏谑地用尖声尖气的声音不停冲他呐喊:“睡吧!睡吧!”不眠者意识到,明确得好似有人警告了他般地意识到只要稍不谨慎,自己就会跌入睡魔的领地。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进步与成就的机会,不眠者要拿出全副武装来进行斗争:警醒、宁静、坏人们以及忧心忡忡。为了保证第一条,不眠者在某个午后开始向群众们介绍自己需要预备的这几样兵器。人们望着这个人,带着稀奇的神色一言不发。先前喊过一嗓子的那个小伙子发言了:“要抵抗睡眠,警醒固不可少,坏人也还能说的过去,但为何需要宁静与忧心忡忡呢?”人们用稀奇的神色朝小伙子投去一瞥。
“人不是在满足的时候睡得香甜吗?宁静的时候我才能感到一些躁动。那我问你,为什么需要警醒和坏人们呢?”
“当然了,人在警醒的时候不容易睡着!就像在喝了咖啡之后。至于坏人嘛,有坏人追赶的时候自然没法睡觉啦。说到咖啡,你要不要来一杯。”
“你说的不错。”
不眠者一口气把小伙子递来的咖啡喝了个底朝天。人们可以看到这时候不眠者的精神是相当亢奋的,有不少人指指点点,说是他根本就不困,说是他精力充沛的很。这是最让不眠者失望和寒心的;为什么人们看不见他的困倦呢?他竭力地想让困倦增大增强,以便可以更清楚地看见,而如今困倦是何等的大,是何等的强,以至于不眠者必须强迫自己抖擞起精神才能勉强与之抗衡,他又走又跳,说说唱唱,用着最后的力气维持清醒的状态。可这种亢奋却被解释成了不困,人们把不眠者的精神面貌归因为、总结为不困,认为这个人以如此的精神面貌出色地完成不眠的任务,出色地进行着表演,之前肯定好好地睡过觉,否则哪里来这么好的精神呢?因此有人指出这就是一个骗局,导致不少人离了场。有谁?有谁会知道不眠者良好的精神面貌、充沛的精力恰恰是出于困倦呢,有谁体会得到这种亢奋正巧是由于不眠呢!如今不眠者在人们的眼中成为了一个假冒不眠的骗子,不眠者为诠释不眠而做的努力成为了反驳不眠的证据;不眠者的困倦似乎也是无关紧要的。
这样,有人要问,不眠者这样不睡觉有多久了呢?“据说这个人从出生起就没睡过觉”,“起码有一年半了”,“应该不会超过三周的”,“胡说,我昨晚就没看到他在这儿”;众说纷纭,由于没有办法佐证,大家一边极力试图找出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一边只好不放弃怀疑的态度。不眠者主动向大家出示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像他的身体状况啦,他对睡眠的陌生性啦,他对床的抗拒啦等等。最后监管部门给找了来,来调查这个人。监管部门带来了科学家们。心理学家在经过一番检查后宣布这个人的脑神经状态正常稳定;营养学家在捏捏手腕,翻翻眼皮后宣布这个人身体虚弱,但并不营养不良;意象学家看也不看这个人,宣称熬夜不睡觉是当今时代的主流。监管部门开展研究小组,日夜对不眠者的生活活动保持监督与采样分析,记录不眠者睡或醒的生理状态。通常这不是一个困难的工作;我们采取三班倒的工作制,日夜轮流派目光敏锐、判断力强、精神好的调查人员对不眠者进行跟进。然而一周后监管部门草草得出并公布了结论;且不说这个结论如何不能使公众充分地满意,单从客观实际考虑,任务的艰难性远比人们料想的要大。排除调查人员人数多、性格不一、偏见与否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但实属次要的问题后,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随机概率因素的产生,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主观成分的介入影响的。譬如,当不眠者闭眼休息时——这不可能不发生,也无法阻止无法预测——调查员不好轻易判断,因此保守的调查员依据自己的精确观察以及合理预测,使报表上出现了“68%醒”或“37%睡”这种数据——这受到另一批非保守派调查员的嘲笑,这批调查员在遇到相似情况时则选择主动上前确认不眠者的状态,他们在经过充分的确认后相信不眠者都只是在闭目养神,并未陷入睡眠。这遭到部分领导的批评,人们有理由假设不眠者是一位“浅睡者”,这批粗野的调查员在上前确认的过程中有可能唤醒不眠者,换句话说,不眠者的自然生活受到了外界干扰,汇报数据缺乏客观可信性,不可靠。
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不眠者好像异常的虚弱。只见这个人摇摇摆摆,兴许就要站不稳了,一个小姑娘端来一把椅子,试图搀着他坐下。可不眠者似乎没看到旁边这位女孩,径自颤颤巍巍地跌坐到了地上。屁股压住一张翻飞着的报纸的一角,停住的那页上向人们宣称发布社交动态是焦虑的流露,常发自拍照的女人比那些不发的更觉得自己缺少吸引力——即使图片是修过的。不眠者两腿叉开,把脑袋埋进膝盖里,再也不能容光焕发地看着人群了。不眠者听见人们的议论声渐渐变小:“估计是撑不住要睡了”,“还是不能不睡吧”。人们在谈论些什么啊!为什么关心的是他本身,而不是他的不眠呢?有谁懂得不眠啊!不眠者失望而丧气地看到人们始终不能够将眼光穿透过去,穿透过自己的身体,穿透过自己一文不值的身体。这种虚弱让困倦流通了全身,充满了血液,充满了小囊,不眠者聚精会神地,甚至小心翼翼地体会这种压倒一切的、摧毁一切的困倦。不眠者欣喜地发现这种自己一直不曾有能力承受的困意,现在被自己不顾一切地承受下来了。永恒的睡眠的呼唤与抚慰在光明的门槛前熠熠生辉,是的,不眠者被呼唤着——投入光明天使的怀抱,这不会是一次破戒,这反而是一种朝圣。不眠者欣喜若狂地在这种困倦中畅游,即使虚弱不堪;人人都是要睡觉的,人们这么劝说他;但越是如此,不眠者越是因失望和寒心而感到虚弱不堪,就越是欣喜,就越发觉得这是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困倦的大好时机。不眠者头都抬不起来一下,只能靠不住气地拨动手指来演示自己仍在与困倦进行的斗争。汗不住地从额上落下来;如我们所看见的,睡眠已经在门外等候了,不眠者只需稍稍开个门缝,它就能溜进来,就能让一切皆大欢喜。
政府知道了这件事。一位使者给派了来,到不眠者身边考察具体情况。使者带来了政府的鼓励,称不眠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的治安,以及造成了部分交通障碍,但其行为并未触犯法律,政府无权干涉,此外,政府是相当支持独立艺术家的。不眠者听了好像确实大受鼓舞,甚至有了力量伸出手去接旁人递过来的一杯凉水,水溅到不眠者抖个不停的手腕上,溅了一腿,溅了一地,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不眠者的口腔里,津了津他干瘪的舌头。有人向使者提议将不眠者带走,因为他因缺乏睡眠而虚弱至极了,要不然就“动用法律的力量强迫他入睡”。不眠者抬了抬胳膊,谢谢大家的好意。不眠者不是不想睡觉,他想的不行,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不眠者更想睡觉了;但是他也不想睡,睡着了困意就没有了呀!到那时候不眠者可怎么办呢?没有了困倦他还怎么活呀!
那我还怎么活呀!不眠者这么向使者哭诉。使者怜悯地点了点头。该把困倦安置在何处呢?岂能跟困倦和平共处吗?但承受困倦又何尝不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呢!不眠者由衷地希望同大家分享这一切,以至抬起脸来,想让大家瞧瞧自己的倦容。这个眼窝深陷,血丝有如蛛网,整个脑袋好似一个骷髅头似的家伙想干什么呢?看在上帝的份上,去睡个好觉吧!何必折磨自己呢,人何必跟自己过不去。没有人应该和自己过不去。泪水从不眠者的脸上滴落下来,不眠者伸长脖子环视人群。人们眨巴着眼睛看着这个人。这时夜空中绽放起了烟火,“我刚刚就给你们预报了”,人群中一个气呼呼的声音说,人们纷纷转过头;绽开的花、迸发的球,红的绿的,散的团的。烟火爆裂的声音美妙动听,扣人心弦,不眠者感到欢欣鼓舞,让自己的困倦随着烟火的绽放而绽放。不眠者像一个气数已尽的老人那样喃喃着什么,此时没有人注意他,没有人听见说的是什么。使者把手放在不眠者的头上,不眠者仰望着他,露出满意的笑容。“没有关系,”不眠者说了这最后一句话就闭上了眼睛。使者走到不眠者身前,面朝观众鞠了一躬,然后就把不眠者带走了。
后来人们有过不少猜测和议论。有的说不眠者死了;有的说政府暗地里偷偷地把不眠者了结了;也有的说政府不过是让不眠者睡了,并带了回去;有的说不眠者是自己睡着的,政府只是带了回去。总之,不眠者肯定还在政府那里,这样大家就放心了。
好在不眠者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杂货店在原先不眠者呆的地方安置了一台咖啡机,一位热情高昂、阳光向上的咖啡师在门口向每一位尊贵的客人真诚地问候。“你今天好吗?”无疑咖啡师作息规律、睡眠良好,因此精神饱满——人们丝毫用不着担心他的睡眠问题。但他时不时还是会啜个一两口,以向人们广告这咖啡的美妙。这种美妙蕴含在这咖啡机的轰鸣声中,在叩击手柄时的清脆撞击声中,在牛奶快乐地旋转时发出的滋滋声中,在人们饮上第一口后紧接着的舒坦的“啊”声中;这种美妙是生的欢喜,人们排着长队等着来上一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