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孤独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真心的陪伴。
你是否是那个抱着手机推倒孩子积木、破坏孩子画作的爸爸或者妈妈?
如果没有全身心的爱,再多的付出也只是假装陪伴孩子而已,收效甚微,真的毫无作用。
那么,父母如何陪伴,才能让孩子不再孤独?
01
时间不够,效率来凑
家长的共鸣是:“时间都陪了孩子,谁给他挣钱,拿什么给他打最贵的疫苗,上最好的学校?”。那么既然时间不够,陪伴的效率就得跟上,家长要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刻。也就是说,给这些宝贵的时间赋以权重,对孩子有重要意义的特殊时刻,家长一定要陪伴。
当我们回想过去时,最容易回溯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的关键时间节点,比如生日、入学、毕业、旅行等等,另一种是包含强烈情绪的时间节点,比如去游乐园时的开心、遭遇不理解时的痛苦等等。家长可以把有限的陪伴时间分配在这种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除了生日、毕业等等时间节点外,也要陪孩子度过那些或低落、或开心的时光。
02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记得我四年级的时候,我爸辅导我做数学应用题,他非要给我拿x y的二元一次方程来解题,给我讲了三遍我都没听懂,然后我爸当时特别生气,觉得我怎么那么笨啊。我现在都记得我那一刻的孤独感。至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学数学都一直很恐惧。
崩溃式陪伴
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遵循一定心理发展规律的,你不能强求一个处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孩子达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水平。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的发展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阅读障碍。有一些孩子总是会经常混淆镜像字母b和d,以及混淆相似字母m和n,这种问题有一部分孩子并不是他们学习不认真或者粗心导致的,而是他们在知觉加工上存在一定的发育障碍,可能与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展不平衡有关。
如果家长单纯认为是孩子粗心,甚至因此打骂孩子,就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灵伤害,陪伴不仅仅意味着物理距离上的在一起,更是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达成的。能够觉知到孩子的状态,并且给到合适的回应,表达对孩子的爱意,孩子就会感受到,你是在用心陪他的。
03
做孩子情感上的好朋友
在孩子的情感上,家长经常不由得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孩子在学校跟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太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又跟人打架了?成天给我在外面闯祸!”
孩子收到了异性的表白,太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小小年纪脑子里就不知道装着什么乱七八糟,赶紧给我把心放到学习上!”
这些时刻,孩子一定都是孤独的。他有烦恼想要倾诉,想要被理解,但是家长一句话就把他噎回去了。真心的陪伴,需要家长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所感受到的事情,再用成人的智慧予以排解和解答。
04
成为孩子的“合作者”而不是“独裁者”
家长们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充当“独裁者”的角色,即使是没有绝对对错的事也要逼孩子按自己的做法来。
扫地必须按照家长的习惯,先扫卧室再扫书房;
涂鸦也必须画得规规矩矩,不能乱涂乱画;
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实验室观察不同亲子之间的合作过程时发现,在搭建积木的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想法的干预可以说是“独裁式”的。
研究发现,“独裁式”的陪伴,会损害孩子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因此,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性,保护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把“你得听我的”改成“我们一起来决定”。
陪伴孩子是一门艺术,家长也需要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