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十代是厉王,正是西周没落时。
欺压人民行暴政,引火烧身害自己。
文章对话叙事简,言简意丰事详细。
人物形象纸上跃,可见神态与心里。
前因后果重发展,事理完备重逻辑。
防民之口甚防川,决导流畅不溃堤。
惠民思想君为轻,载舟覆舟当警惕。
短文三个自然节,一节起因是叙事。
首句“王虐国人谤”,显示矛盾之对立。
忠臣精明察秋毫,谏王“民不堪命矣”。
王不收敛反其道,“怒”字脸上见神气。
“卫巫使监”暗查访,特务机关广普及。
虐政步步得发展,“杀”字流血波涟漪。
暂时生效非真效,白色恐怖人战慄。
“道路以目”不敢言,心中凝聚暴发力。
于无声处藏惊雷,大雨瓢泼换天地。
二节引句王欣“喜”,骄矜告公“弭谤矣”。
使得邵公细论政,深入浅出广用比。
“障”字总结厉王心,引出“防”字之话题。
“防民之口甚防川”“川壅而溃”害至极。
反面警醒正面启,“决之使导”有效益。
原则为纲事为目,列举行事也具体。
列士百工庶人师,献曲献书箴赋诗。
补察教诲王警觉,一改前非归仁义。
善行必然生善果,承上引伸用喻拟。
“民之有口”若山川,良言生利若原隰。
“行善备败”衣食富,归为仁政是真谛。
加固理念反面问,“胡可壅也”再提起。
“若壅其口”“能几何”,国灭家亡当惊悸。
三节叙说王不听,三年之后流于彘。
“莫敢出言”承首段,虐、监、杀、喜、人尽知。
人民反抗川溃岸,怒滔汹涌江决堤。
排山倒海不可阻,厉王下场堪悲泣。
临难精简莫细写,兴灾乐祸当回避。
提醒国君当修德,仁政惠民更以礼。
《国语》治国之箴言,千年万载莫更易。
世变术变道不变,仁宜惠宜礼义宜。
守宗必能得善果,物竞天折不换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