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博会让妈妈们有了一天娃上学,妈妈休息的大好时光,那必须打扮一下,妖娆的出来晃晃,聊聊,交流一下经验(吐槽猪队友,吐槽娃为啥很多不懂),然后再心满意足,打满鸡血的去接娃鸡娃。
其实提前准备什么话题都架不住瞬间燃爆的吐槽,猪队友的共性太多,个性有不少,哈哈!什么时候能让他变身成超人,解救老母们于水火之间,让我们可以专心负责貌美如花涅。估计就只能在梦里了…不过今天妈妈们很focus,吐槽很少,基本都在讨论话题。
说回正题,阅读理解,真的是一个好话题,反正到现在我也没领悟,也没法让娃领悟。文学类的,包括语文,包括英语,真的是靠积累。可是为什么英语还能突击一下呢?因为英语对比语文是入门级,毕竟非母语。语法词汇还是可以突击一下的,阅读也是停留在答案大部分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的级别,需要提炼分析的很少,高中开始除外。语文则不然,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你一眼看出来的含义,他读了半天给了让你噎住的回答。想起之前玩儿切水果,正常来说肯定是去切更多的水果,各种练技能。结果,我家这位,去试如果什么都不切会什么结果,然后居然分数还不低。思路清奇由此可见,说好听点,这也是创造力的一种吧。但是这个创造力于阅读理解来看,真的正向帮助微乎其微,特别怕他考试发挥这种创造力。诚然,我们的很多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我自己也不完全认同,很多东西其实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里有那么多标准答案呢。就如人生一样,规划很好,但是现实却是千奇百样,人生也无标准答案。可是,如果选择体制内走下去,必要的套路还是要学的,而且要去认可和运用的。态度端正很重要,别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前人的总结肯定是有道理可寻的。
阅读从兴趣和习惯来培养,如之前聊过的,越早越好。不需要刻意规定要读什么书,选择各年龄段适合的绘本读起来,听起来。阅读要配合听力的(英语和语文都是),还有就是必要的提问,来检验大家的理解在何种程度。不是说一定要让他和自己一样,但是可以检验他的理解,价值观,做适当的引导。比如,问问他,书中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周围环境怎么样,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等等。同时,其实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回答中学到很多你忽略的东西,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你会发现很多创新点,真的很有意思,这些可以是启发性引导的好问题,可以适时培养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研究的能力。中间,可以教会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也可以教会反思总结的能力,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听歌曲,读故事,看原版,都是培养语感和理解的方式。容我在弟弟身上来实践起来,哥哥起步太晚了。
说到数学,我还是有点心得的,大多是自己验证过的。哥哥呢,咳咳,他这个年龄开始引导,就不会太听我的,肿么办!自我膨胀,希望被看成大人的年龄。体制内,数学的一个基础是计算,计算真的必须要过关。没有什么粗心一说,错就是练的不够。就好像奥运会的各种比赛,动作成习惯,一出手就是标准化,才能避免失误。失误还是不熟练,受到外界影响,有内部心里波动影响,动作变形了。计算每天练几道,从分类型练习到混合到一起练习。学会检查验证,先有质量,再提速度。可以通过每天和他小比赛提起兴趣,开始适当让他赢赢到后面真的是他赢,我小时候被这样训练过,感谢老妈!有妈妈说叫不到小学时候的娃,其实我想说那是你不够狠,不够坚持。你让他冷静10分钟之后坚持要求他继续做,做好了才可以吃饭或睡觉。说好的规则,比如罚几道也一定要到位。不要因为生气说罚很多,斟酌一下再定,比如10道,20道。孩子都很精,你一次做不到,下次他就继续他本身的做法。还有就是要和家里人讲好,统一口径,别出幺蛾子,扯后腿。计算过关了,来看逻辑题。辅导的前提是你要了解孩子的程度和他目前学校的方法。我曾经看老大小学时候的题,举个例子,鸡兔同笼,用方程太简单了,不需要思考,列出来解出来就是了。可是孩子那个阶段不理解方程,学校也是用算术方法来讲解。可是习惯了懒方法的成人再去看非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适合孩子年龄的逻辑,其实也是要花点力气的。其次,尽量用直观性,演示性,参与性的方法来讲解。火车过山洞这个,你做些场景,摆几把椅子在两边当做山洞,让他拿玩具从两边开过去,让他自己观察过山洞(单火车还是双火车相向开过来的场景),自己试过就容易理解了,自然也就会做了。行程问题一样,不管是直线,圆形,爬坡,水流,你让他自己尝试一下,肯定比画图讲解效果要好很多,而且他会很感兴趣。当然,时间可能会花的比较多,浪费一次如果可以解决后面讲解N次的苦恼还是值得的。中学之后,逻辑思维跟上了,这种方式就没必要了,或者他们自己脑回路里已经建立了模拟系统了。中学的几何画板其实也是做了一个直观性的工具,让孩子们可以理解比较晦涩的几何问题,毕竟要考验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想象。对于儿童来说,直观性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胜过听到的讲解。家长也需要备课,要备孩子(孩子的程度及理解水平),备教材,备方法。
概念的理解,题型分类,错题整理归类也很重要。其实我并不是特别赞同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要是有效的做题,而非简单的盲目刷题。经常会碰到的现象就是讲的时候都懂,做的时候不会。为什么呢,没理解精髓,听到了皮毛。先要搞清楚孩子们是概念混淆了,题目没理解还是题型分类搞错了,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不然就是教到最后你暴跳如雷,娃一脸呆萌委屈要哭了。听懂继续能听懂,做题继续做错。经常有老师说孩子学习不扎实,为啥呢,就是基础不够,练的不够,理解不透彻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是否端正。态度端正是基础,其他要分类分析并找出方法去逐一解决,自然就扎实了。
有了哥哥的经验(不管是好的还是有待提高的),个人觉得真的一切要有计划。小的时候要求真的不难,因为孩子配合,他把父母当做神,你说的都对,他照做。只要家长肯坚持,孩子的习惯自然会很好。同时,也建议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要多找时间运动,各种爱好培养一下,多跑跑各个城市国家,让孩子看的到,摸得到,感受的到。在游戏中学,在旅游中学,在运动中学,在其他爱好中学。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是品德修养,是习惯,是坚持。家长要擅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有自主性,如果前面习惯养成的好,这时候就该学着适当的放手,用coaching,商量的方法,参谋咨询的身份去引导了。可是我家因为前面花的功夫太少,所以现在在弥补。又赶上青春期,那种梗着脖子斜着眼的表情,分分钟想把他扔出去,所以要平衡关系真的有难度。
从教会孩子爬到走,手拉手领着走,再到慢慢放手,这就是年龄发展的规律。家长要先能适应,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更快适应这种变化。慢慢积累吧,准确的阅读理解也是能学好理科的基础,不然题都读不懂,还谈什么解题呢。
期待下一期聚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