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负面情绪,我们通常会觉得妈呀,这是不好的,不能有负面情绪。我想说说我对它的看法。
搜索360百科,负面情绪解释如下: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我所理解的负面情绪,比如伤心难过沮丧,不想做什么事情等。在我看来,负面情绪就像硬币的反面,或者人的影子一样,只要硬币存在,人存在,一定会有反面,会有影子。但是在我们的教育里,倾向于压抑我们的负面情绪,或者不能表现出负面情绪。比如我们见不得孩子哭闹,不听话,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不正确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在扼杀孩子的精神生命力,让孩子失去活力,看起来像听话的僵尸一样,没有自己的感受。
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看见路边高起的部分,很多时候会想着上去走一走,这个时候,旁边的大人通常会说:‘’危险,不要走那上边,小心磕住。“或者孩子想吃辣条,大人通常会说:”不要吃辣条,辣条是垃圾食品,对身体有危害。“孩子不愿意,用大哭来反抗。大人会说:”你哭啥哭,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怕你身体受伤害。“或者”闭嘴,再不闭嘴,我就不要你了。“
在这两个情景中,孩子的做法被视为不正确的,需要纠正。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剥夺了孩子的体验,告诉孩子你的做法是不好的,你要听我的。被成年人视为负面情绪。
那这些负面情绪去了哪里?它去了我们的潜意识,而真相是我们此后的人生际遇都是受潜意识的指引。
其实负面情绪是在说,请接纳我,请允许我,请不要评价我。
以前我只能做到,在苹果哭的时候,抱着她说,宝贝,你想哭只管哭吧,不要紧,哭了也是好宝宝。现在我尽力去体会她的感受,允许她去做以前我觉得不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她现在可以随意玩手机,一个月前的周五到周日早上,她玩手机的时间很长,周六玩到了凌晨2点钟,但是此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她说,太困了。
苹果结束一周军训回到家,告诉我,妈妈,我给我们寝室的人说,回到家让你给我买一大堆零食。我说好,你想要的零食,妈妈都给你买两份。她说真的吗,我说是的。我们去到一家超市,凡是她拿的,我都又拿了一份,满满一大袋子。她开心极了,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看到她的笑脸,我觉得我由衷地体会到她的快乐。
她说,妈妈我想吃粘牙糖,我说好。于是我们在网上买了108个粘牙糖,回来的那天下午,我俩一起吃了一二十个,那天下午喝汤,她说,妈妈我想放糖,我说好。她说我不小心放多了,我说没事的。我观察到此后,她的粘牙糖一直放在那里,几乎一天都不动,往汤里放糖后来只出现了两次,再也没有提起过。
她做作业比以前专注了。
当我接住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之后,孩子慢慢找回了自己的生命节奏。当我们被一个人深深看见过,疗愈才会开始。
我自己的感受是,当我看到我母亲那热切的眼神盯着我时,我一直以来的不舒服感就会立马冒出来,心里的憋闷难受随之涌上来,简直什么都做不了。我闭上眼睛,采用腹式呼吸,感受这种痛苦,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胸腔到小腹部,似乎有一团东西凉凉的流动。再睁开眼睛,那股堵塞的感受渐渐消散了。
允许孩子如ta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