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心:
昨天的信里,你谈到“自由”。
我俩都是爱自由的人。而“自由”这件事,说说容易,实现很难。
一提起“自由”,很多人会联想起这样一些词:无拘无束、任性、洒脱、极端的自私……
爱自由的人也确实会给人这样的错觉,但其实不是的。
自由的前提不是“放肆”,而是“克制”。
英国哲学家穆勒给“自由”下过定义:“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翻译一下就是: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下,你可以做任何事,这是属于你的自由。
所以自由从来都是有边界的,不是无拘无束的。
此外,自由还有“代价”。对,就是你在上封信里说到的“代价”。
或许是自由的光辉过于耀眼,那些阴影里的代价才往往被人忽略。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这样形容安迪:“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这句话很动人。
可是冲破牢笼获得自由的代价是什么呢?
是安迪躲在牢房里每夜小心翼翼地挖掘墙壁20年,提心吊胆地躲避狱警的检查,以及压抑所有放弃的念头,才换来了自由。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没什么现实性,那就聊聊生活。
比如丁克一族,选择不生孩子,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父母眼里,是一种不负责任或极端自私的表现。
但其实他们的选择并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极端理性的。
在他们的价值观里,自由之乐要远大于天伦之乐,这是选择的基础。
可同时,选择自由对他们只有潇洒毫无代价吗?
当然不是了。
随便就能说出一些:比如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将来要是后悔了该怎么办;财产继承问题;社会舆论的指责;父母亲戚无休止的责备和劝告……
这些全都是代价,而且每一样都不是那么容易面对的。
所以不要轻易苛责那些爱自由的人是多么自私,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同样巨大。
除了代价,自由还有另一个维度需要衡量,那就是自我与他人的界线。
人能不能独立于世而活?大概是不行的。
要与人打交道,就势必要让渡一部分自由出去,来交换与他人的亲密。
举个特简单的例子,和朋友聚餐,有人不爱吃辣,那么点餐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些爱吃辣的人让渡了这部分自由,来成全和朋友的亲密。
再比如还是丁克的例子,有些人为了成全父母的愿望,违心地生了孩子;或是因没有满足父母的愿望,而感到后悔。
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如何画出自由的界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阿心,我们选择“自由”,是选了一条艰难的路。
因为自由就是一道在放肆与克制、选择与代价、自我与他人之间艰难抉择的博弈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无尽的追问。
但我们还是深爱着“自由”,因为人这一世,若不能自由地活出自己,还有什么意思。
我们这一生,让渡出最大自由的部分,都是给予了对方。
就像每晚的排片,为了照顾你的口味,我心甘情愿陪你看一些并不那么喜欢的电影。
而你为了让我吃上可口的饭菜,花心思花时间去做好每一餐。
在追寻自由的道路上,我们各自独立,又渐渐活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整体。
于是那自由之路哪怕再艰难,也可以一起面对。
我们一点点拓宽自我的边界,一起扛自由的代价,然后一起享受自由的世界。
“爱情只有当它自由自在时,才会枝繁叶茂。”
爱情就是我们的自由王国,住着我和你。
子戈
10月24日
阿心与戈叔的一年之约,为你而写的365封信。
都收录在公众号:不如写信
(谢谢你来看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