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要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f5f47eb6965544ad.jpg)
教研会上,王老师给我说了一件令她痛心和不解的事。
那天,她在给学生讲《最后一次讲演》时,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闻一多先生伟大的革命形象,特意播放了关于闻一多先生演讲以及被特务枪杀的视频。结果当闻一多先生被乱枪打死倒在血泊中时,教室里竟然发出了稀稀拉拉的笑声,学生的脸上洋溢的不是悲伤,他们仿佛在看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内容,好像只是在消遣一个革命先烈的不幸。
王老师压制了自己不满的情绪 ,本来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没想到这帮孩子竟然如此“笑对”英雄的离去。课后,王老师有些失落,她私下询问了几个学生,为什么会笑,学生告诉她只是听到别人在笑她们也就跟着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cc0cb3fd8a26e8da.jpg)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不会被文中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动, 是因为革命年代距离他们太遥远,还是教师没有很好地设计好情感拓展的方式?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况,教师面对文本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却没有一点儿感觉。王君老师在教授《老王》一课时,课前做了学情摸底,发现许多学生对她本人心仪的这篇文章没有她想象的心灵上的震颤,大多认为课文内容简单,没啥可学的。
面对这样的学情, 王君老师不敢怠慢,她精心设计了课堂三个环节: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感受杨绛先生的“活命”状态,活出“高贵的生命!通过让学生品析语言,联系时代背景让学生一步步深刻解读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c54c068ea1e5642b.jpg)
我在想,学生没有被激发,是不是我们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这种视频的介入会调动学生课堂的兴趣,但是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能够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演讲或者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可能会更好一些。
同时,我又在想,也许是我们的孩子在幸福的生活中已经不知道感动了。我常常看到他们中的一些同学,每天应付着自己的学业,完成作业只是一种任务,抄袭、敷衍了事、不按时完成,回到家里不听家长的话,玩手机打游戏。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特别糟糕。老师们采用了各种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树立目标,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看到班里一些家境贫困享受国家补助的学生还在毫不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学业时,让人不能不感到寒心。
生活条件好了, 学习环境好了,可是孩子们却被这样的幸福日子娇惯得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感恩老师,何谈感恩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社会呢?
或许孩子们不经意的一笑,不应该遭到议论。但是,它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不应该忽视的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2f10bac4f6b1557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