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第三度嫌疑人》昨日上映,豆瓣评分实在有点惨,仅有6.7分,要知道他的电影评分一向都是8分以上的。有网友说:是枝裕和靠着这部片子走下神坛,但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是枝裕和首次执导的电影《幻之光》就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2004年他带着《无人知晓》参加57届戛纳电影节,获得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提名,饰演男主的柳乐优弥成为了戛纳电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也是日本第一个戛纳电影节影帝。
2013年他执导的《如父如子》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5年他执导的《海街日记》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他是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之后,日本电影界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三大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备受关注的导演之一。
这么说吧,是枝裕和是日本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在日本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上映的这部《第三度嫌疑人》,在第4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上10提5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五项大奖。日本电影学院奖被誉为日本奥斯卡,可以说是重量十足的电影奖项。
日本的家庭片一直是电影界标杆一样的存在,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享誉世界,而擅长拍家庭片的是枝裕和一直被誉为小津安二郎接班人。
是枝裕和的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他的电影比较生活流,电影里有大量的留白,感情也是克制的。人物之间往往没有什么很大的矛盾冲突,总是在淡淡的在日常生活中将感情铺陈开来。
他曾说过: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第三度嫌疑人》大概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说是犯罪悬疑片,但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探讨。
律师重盛(福山雅治饰演)为有犯罪前科的嫌疑人三隅(役所广司饰演)做法庭辩护。三隅被指控杀了自己曾工作过工厂的厂长。而重盛要做他的辩护律师,为他减刑。
三隅的供词有过三次改变,第一次他说自己是为了钱杀人,后来又改口说是厂长的妻子为了得到保险金委托她杀人。
在重盛调查真相的时候,发现三隅和被害人的女儿咲江有很亲密的关系,据咲江所说,自己被父亲长期性侵,而三隅是为了帮自己而杀人。
等到最后一次,三隅又说自己没有杀人,事情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量刑与真相
三十年前,三隅因为欠了高利贷而杀人,但是检察官认为犯罪是因为社会问题,还不足以判死刑,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只判了三十年刑期。
然后现在的结果是,三隅再次杀人,当年的法官正是辩护律师重盛的父亲,那个法律还不完善的年代,因为犯人童年不幸,家庭贫困,对杀人犯酌情减刑了。
他很自责,如果当年就判了死刑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受害者了。他觉得杀人的人和不杀人的人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人哪有那么简单就重新开始。
重盛作为嫌疑人三隅的辩护律师,最后的目的是为他减刑。在法律方面,抢劫杀人和仇杀的判决是不同的,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抢劫杀人的判刑比仇杀要严重。
仇杀,就可以说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让人产生杀意,而牵扯到钱,量刑就会重一些。所以为了帮三隅减刑,关于杀人动机,他们要沿着仇杀这条线找线索。
三十年前,帮三隅辩护的律师也说他是仇杀,真相好像变得无关紧要,辩护律师为了胜诉,可以不管真相如何,他们总是会选择对委托人更有力的方向辩护。
审判与制裁
杀人现场留下的一个大大的十字架,这是否代表着是三隅对被害者的制裁?
从三隅口中,我们可以得知被害者生前伪造食品,卖劣质食品,而且长期性侵自己的女儿。
她的妻子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所以第二次翻供的时候他说自己是受被害人的妻子委托而杀人。这次,是为了制裁那个对丈夫和女儿的事视若无睹的母亲。
三隅因为三十年的刑期,与女儿的关系很疏离,在想要找她做求情证人的时候,得到一句那种人希望早点死的回答。
在咲江身上,他重新找回温馨的父女情,咲江在三隅这里,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呵护。咲江找到辩护律师,想要帮三隅做求情证人,证明他是为了自己才杀人。
第三次三隅在法庭上突然翻供说自己没有杀人的时候,审判员并没有重新开始审判,审判员、辩护律师和检察官在你懂我懂大家都懂的情况下,决定不理会嫌疑人的申诉,接着之前的论点审判。因为就算从头开始,也不会改变结论,那就索性不理。
面对年轻律师的不解,老律师的回答就显得圆滑多了。按他所说,审判员如果不按照日程审完一定数量的案件,会对他的评价产生影响。而想要达标,那在案件上就不能花费太大的精力,而这就是司法制度。
大家都想要在自己的立场里赢得胜利,那真相就显得无关紧要了。正如咲江说的,这里没有一个人在说真话,那究竟是谁制裁了谁?
每个人都在找对自己有力的证据,检察官想要找到三隅抢劫杀人的证据,辩护律师想要找到三隅仇杀的理由,审判员更是想尽快解决这个案子。
三隅说自己就是那种没被生下来才好的人,自己的存在总是会伤害到身边的人,所以他的第三次翻供,说自己没有杀人,
使其被判死刑,这是对自己的制裁。
和人的意志无关,生命被挑选着,不需要经过本人的同意,人就这么被生下来了,然后又不明不白的被夺去生命。说到底,人所能做的实在太渺小。
真相在制度中被冲淡,人心在揣度中变得迷茫。电影放映的时候,是枝裕和说:“电影比较含糊,也没说清楚真相是什么,抱歉了”。说到底,犯罪嫌疑只是这部电影的外壳,其内里还是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其实电影的真相早已不重要,就像他说的那样,否认罪行,是为了不让咲江在法庭上说那些痛苦的证词,那这样不该出生的自己终于也帮到了别人。
而最后,站在十字路口的三隅,也在想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审判还是救赎?
看电影本就是唯心的一件事,电影究竟是好还是坏,也只有自己去看了才知晓。这是是枝裕和第一部引进中国的电影,只在艺术院线上映,喜欢的朋友要多去支持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