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近一直想建立一个模型,关于工作年限等因素和成功的关系模型。这个模型还在建立中。
结合最近自身的经历,想到了另一个话题——信任。
对于任何一笔生意来说,我们常说,买方没有卖方精。
生活中我们会和很多人产生交易,包括修电脑、通下水道、买地板、买衣服。
有些场景我们是会反复经历,相对了解信息更全面一些。比如一些“高频交易”,经常买衣服的人知道怎么砍价,比如买包子,大概知道包子是多少钱一个。但是像修电脑、通下水道这些工作,属于“低频交易”,我们很难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对方的低价。
前一段我去换电脑硬盘,到电脑城进行简单沟通后,对方给出了报价260元,我上淘宝查询了一下类似型号的硬盘价格,只有180元,中间有80元差价,我产生过上淘宝买硬盘的想法,但是想到回来自己安装的时间成本以及安装难度,我就果断放弃了,只能“任人宰割”(当然有人会说找熟人,这里面存在熟人成本,关于熟人成本,我们在之后再说)
其实很多的交易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个话题,信任的复利价值。
我在新能源行业目前从业三年,行业很新,有很多客户,我算是他们半个行业启蒙老师,我告诉他们的一些行业现状及技术参数可以说是非常真实的(虚假信息很容易验证),也因为某个小项目,双方形成了一次商业往来。项目本身不大,但是双方的关系一旦建立,对方就会像你投放到行业里的信息触角,他那收到产品需求后,会转介绍给你。可能你一年只接触了10个客户(接触对象包括业务代表/项目经理/技术总监/采购部长),这10个客户中每一个人员就像信息触手一样伸出去,接触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客户最后有一些客户会转接到你这。
这种你能链接到的客户数量复利至少是指数形式的。
为什么介绍给你?因为信任。
因为合作几年打下的信任基础。
针对给我换硬盘的“小黄”,虽然本次交易达成了,但是我们之间并未达成信任,因为小黄告诉我新换的固态硬盘运行很流程,结果回家按上新软件后,效果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好。那之后如果有朋友需要换硬盘,我可能就不会帮小黄链接客户过去。
不光工作中,生活上也存在信任复利;
一家新开的米线店,你尝过之后,拿钱换来了符合口味、符合价值的食物,你才会接着光顾,这也是一种信任。我家楼下的米线店,我每年光顾至少60次,除了偶尔吃腻了,基本不考虑换店。这就是生活中的信任复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