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作者: 便水夜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08:22 被阅读0次

常言说的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很多人往往一句粗心的话,不经意中就埋下了祸根,明朝的第一谋土刘伯温的下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刘伯温从小就熟读百书,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奇人之一!

公元1360年,经朱元璋多次邀请,刘伯温出山辅助他打天下。

战场上,刘伯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许多重要的决策中,他极其准确的判断力起到了制胜的关键作用,是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明朝的第一谋土。

按理说,这样一位奇人异材朱元璋建国后应该重赏的。然而,明朝开国后,刘伯温只得了个次一等的伯爵封号。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就连这个次一等的伯爵封号还是许多大臣看不过去大家联名为他请愿朱元璋才封的,并且俸禄还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

别人的俸禄都是二千一千担大米,刘伯温只有二百四十担大米。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最后命丧黄泉,竞与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自古以来,建立江山后“功高盖主”的人多没有好的结局,因为谁都不能让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长期留在身边。

刘伯温最致命的失误,验证了“祸从口出”的箴言。

有一次,朱元璋挑选了三个自认为很满意的人,让他们来当大明王朝的丞相。第一个就是杨宪,第二个就是汪广洋,第三个就是胡惟庸。

到底哪个最合适,朱元璋就找来刘伯温商量。

刘伯温对三个人都否定,谁也不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朱元璋故作意味深长地说:“只有你刘伯温最能担此大任”的时候,就为刘伯温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后来,朱元璋仍然任命汪广洋、胡惟庸当了丞相。

朱元璋是个很重老乡观念的人,跟着他打天下的老乡们都得到了丰富的奖赏和封候。而刘伯温是个外乡人,在情分上没有占优势。

加上刘伯温料事如神,对事情的判断往往比朱元璋准确,引起朱元璋的嫉妒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就更令朱元璋要下决心除之刘伯温而后快。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伯温生病在家。朱元璋派胡惟庸去看望,还送去补药。

胡惟庸与刘伯温当时早已是死对头。刘伯温吃过补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日益严重,不久之后就病死了。

后来,朱元璋除胡惟庸时,“下毒谋害刘伯温”也是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其实,胡刘两虎相争相斗都是朱元璋设计的局,借胡惟庸之手除刘伯温,然后又说胡惟庸下毒刘伯温除了胡惟庸,这就是帝王之家常用的权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j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