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油角

作者: 陌水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10:38 被阅读0次

它有点像带着毛边的月牙,里边包的馅在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有的是芝麻花生,有的是椰丝。有的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则偏爱咸味。但相同的是,金黄色的外皮总能刺激人们的味蕾不自觉分泌唾液。

以前奶奶还在的时候,过年前几天总有其中一天固定是“包油角”日。每到那一天,家里的人早早地就起床,把沉寂了一年的灶头点起火来。灶上稳稳地顶着一口大黑锅,锅里徜着早早已准备好的金黄金黄的花生油。原本黑乎乎的灶头很快便被来势汹汹的火焰照亮,奶奶偶尔添几根柴,木柴噼里啪啦的燃烧声没过一会就被花生油开始滚烫的滋滋声所掩盖。

生火这事没开始前,另一边包油角的活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小学的时候,压面皮的主力军是爷爷,包油角的主力军则是我妈妈、从镇上赶过来的二婶还有奶奶。后来小婶嫁给小叔以后,自然又多了个“生产力”。而我这个小不点,就是偶尔跑过来偷吃几个已经新鲜出炉的油角,有时嘴太馋,还会让妈妈给我来几口甜甜的芝麻花生白砂糖馅。

压面皮是个体力活,爷爷会先把已经掂量好的 一块面团放在桌子上,然后往面团上均匀地撒上生粉,他的动作看起来有点像给小孩子洗完澡撒爽身粉的大人。撒完生粉以后,他便会掏出一根铁棍(擀面杖),把面团压至适合包馅的厚度,最后拿出一个面皮模具(后来才发现是由手电筒的零件改造出来的)套出一张张大小一致的面皮。拿到面皮的三位女士,接下来要做的是精细活。她们要控制包入每一张面皮里面的馅不会太多不会太少,馅太满容易在油炸的时候裂开,但馅太少包出来的油角又显得干巴巴吃起来口感也不饱满。但这项工作对于她们三位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难事,摆满一个竹筛只要半会儿功夫。装满一个竹筛,奶奶就会小心翼翼地把筛子端到油锅旁边,轻轻地拿起这些小家伙,慢慢地放进锅里,锅里的油一碰到油角,仿佛是遇见了多年没见的朋友,顿时沸腾起来,油角一下锅没多久便从原本白白净净、软绵绵的“小家伙”化身成了一个个金灿灿,秀色可餐的“大帅哥”。冒着腾腾热气的油角,看起来真有点像金元宝,老百姓可能就是看上它这副油油润润富足的模样,才孜孜不倦地每年花上一天时间去制作。

到我年纪大一点,到包油角那天,老妈就会叫我去一起帮忙包。刚开始我觉得挺新鲜的,就去尝试玩玩。可热度就只能持续一两个小时,让我坐着半天去重复做包油角的几个动作,对那时好动的我简直是煎熬。所以我有几年整天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包油角那天出门溜达,以逃避这个枯燥无味的活。后来年纪稍长,没有那么躁动,恰逢爷爷也老了,拿擀面杖的手似乎有点吃力,压面皮的时候似乎有点力不从心,每压两个面团就得坐下来歇一歇,额头上也渗出几滴豆大的汗珠,我便主动请缨,接替爷爷的活。这压面皮看起来简单,但要压均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压完面皮以后,我也会坐下来一起包,除了包出常规的形状,有时还会俏皮地包几个奇形怪状的出来。后面几年,我都做着爷爷原本做的事,这压面皮的小事倒弄出了几分传承的意思。在一个小房间了,我和几个长辈各司其职,我边推着擀面杖边跟长辈们聊聊家常,打听打听邻里的八卦,这机会一年下来的次数用五个手指头都能数清。

做出来的油角,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探亲送礼的,留给自己吃的反而没多少而且一般都是“长相”不好的失败品。我小时候总是想奶奶为什么老是把不好的留给我们自己人吃。中国人爱面子,送出去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面子,所以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保证外人是收到最好的东西,以保持自己心里“高贵的自尊”。

后来我偶然间听到妈妈和两个婶婶都说,近几年她们其实不是很愿意去包油角,因为这事费劲不讨好,现在已经很少人自己专门去包油角送人了,送人的年货都是到超市去买的。只是奶奶一直很坚持要自己包,她们才“不情愿”地配合一下。我尝了一下别人送过来的包装在塑料袋里的油角,味道跟我们自己包的不一样,但吃起来感觉也还挺好的,而且食品加工的工艺越来越发达,油角里面的馅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不再局限在我们以前吃的那些芝麻花生白砂糖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

再后来,奶奶走了。每年的“包油角”日也戛然而止。妈妈在过年前几天仍然十分忙碌,原本包油角也只是被其他一些家庭的琐碎事给替换了位置。

有一天我发梦,梦到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蹦蹦跳跳地到了奶奶家的窗口前,用衣服擦了擦铺着尘的玻璃,眯着眼睛向里面看去。屋子里面,奶奶、妈妈和两个婶婶在边聊天边包着油角,爷爷使劲地在来回推动着擀面杖偶尔也插上几句话,电视打开着胡乱地播着节目但似乎没人去看,墙上的钟表正指着8点15分。

嗯我知道了,味道最好的油角是自己包的,刚从油锅里捞出来还冒着热气,咬下去热腾腾还不是太硬,泛着黄金色的油角。

相关文章

  • 包油角

    它有点像带着毛边的月牙,里边包的馅在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有的是芝麻花生,有的是椰丝。有的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则偏爱...

  • 做油饺

    今天是年廿六,我和妈妈,奶奶,爷爷,叔叔一起包油角。 这次是我弟二次包油饺,第一次我是在姨妈家看妈妈做,...

  • 油角弯弯,家财百万

    昨天,去超市的时候,看见了满堆便利包装的油角。“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这油角是广东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

  • 油糍角

    在新会睦洲的舅舅生日,舅妈叫我们全家回乡下去喝酒。 到了舅舅的家,舅妈拿出一大面盆的榨油糍角给我们吃。这种炸糍角外...

  •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就是自制香喷喷的油角,炸油堆,炸蛋散! 小时候的我长得比较高,每到年关就会受到很多亲戚的邀请帮忙做油角!...

  • 日淘清单

    1.龙角散2包 2.Fancl卸妆油1瓶 3.Canmake棉花糖粉饼 MO明亮色1盒,ML瓷白色1盒 4.Can...

  • 把做三餐当消遣(四)

    三餐天天吃, 天天吃三餐。 不变的味道, 蒸米面条馍。 菜常吃三样, 白菜肉萝卜。 过年包饺子, 小节炸油角。 外...

  • 元宵推碾

    小时候,记得母亲在农历九十月间,就准备好了元宵煮油角油蛋蛋的谷面。 煮油角的外皮,是我们这儿褐土地上,长得像猫尾巴...

  • 读木子罗散文——粤人过年习俗

    怀想不置读书笔记 木子罗先生文章《油角弯弯,家财百万》提到儿时品尝油角。曾在广府顺德生活,过年也时课可见品尝。 读...

  • 汪彦阳老师小课堂:基础篇之乳液

    乳液是什么? 乳状液主要分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如牛奶,简称水包油, 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中,简称油包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油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l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