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作者: 牛某某的杂论 | 来源:发表于2022-08-08 21:41 被阅读0次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

相关文章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李鸿章死后,德国立马刊报表明与他的关系,果然有阴谋

    翻阅现在的资料,但凡据理为李鸿章说辞的,言必称梁启超所写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

  • 大道至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时间回到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这个倔强的老头

    李鸿章,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才华的老人。 梁启超写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伊藤...

  • 李二先生是个复杂的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

  • day 6 星月 阅读打卡3.9

    day 6 星月 阅读打卡 今日读书《李鸿章传》第四章“兵家之李鸿章”题目为兵家之李鸿章,实际上却并没有写李鸿章...

  • 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

    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既是晚清名臣又是出色的文人,作为一个有争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lg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