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鉴别不出《西游记》中水帘洞的瀑布和《射雕英雄传》中武穆遗书藏地处的瀑布有没有传承或者借鉴,自己隐约觉得《西游记》中水帘外是无序中的立约,水帘内是依约而建立的秩序,《射雕英雄传》水帘外是窥探,水帘内是攻守。落差的岁月水流形成了瀑布,如舌的巨石探入潭中,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它,看着白练飞动,听着轰隆作响,春雨满面扑来,悸动之余产生诸多遐思,有三个我小学时的老师穿过了水帘步入这些遐想的烟花内。
我首先想起的是一对恋人,他们当时合住在与挂铃铛的槐树正对着的屋子中,门朝南,窗朝西,屋子是由一大间房的三角立梁下砌了一堵六分厚的土坯墙分割出的一半,换句话说,他们住的是隔墙有耳的房间。
男教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又是我们巷子内的人。他,有一米八的个子,那时正年轻,长脸、隆鼻、杏目,偏分头,脸上有少许粉刺,穿着衣领坚挺的白衬衫,配深色的裤子,身姿益发挺拔。当他挎上手风琴,伴随着琴的开阖,他那低沉的嗓音投在匮乏的荒漠中,使多少孩子着迷!他唱一句,要求我们跟一句,三四十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效果会怎么样呢?如果有人在远处听,一定会误以为是什么人在用几面破锣哄赶着一群聒噪的公鸭跑。基本上是一句未完,大家就会听到一生暴喝,“错”,胆子大的抬头一瞥,看到他右手食指戟张,破空一划,划过手风琴的白色面板。琴上方,是一张变色的脸。这样来,每周两次的音乐课,反而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
女老师,记忆中好像是教语文,个子有一米五出头,脸型鸭梨状,肤色偏黑,乌黑发亮的辫子齐腰,走路时昂首挺胸,下肢似乎总是跟不上右肩和右胸。她并不打骂孩子,这在当时很少见,可是孩子们都很怯她,这种怯像是一头渴慕母羊的小羊怕被赶出去的感觉。除了对孩子的功课要求严格,她还对卫生、纪律等别的老师不在乎的细节一样要求严格。她当时好像负责全校学生的仪容仪表检查,那时的孩子又有几个能把脖子手腕手指洗干净呢?怯她,可能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他们的恋爱不知从何时开始,反正阻力重重,阻力主要来自于男方家庭。未婚同居,在80年代初是被当做丑闻一样骇人,随着槐树上的铃声传遍了全村。他们双双离开了学校。
一样是小学的老师,我三年级的班主任袁老师,当时应该也就是二十三四岁,白皙的脸招来了学生的恶嘲,背地内都喊他白猪娃,可能是和他脾气暴躁有关。关于他,印象中我记得两件事,一件是他打他的堂弟,打的鼻血长流,另一件是他表扬我写作文时用了“沙沙声”形容班内的写字声。我上初中时,他已经离开学校,听说是跑生意去了。
在我遥视水帘内时,皱纹爬上了我的脸。
成家后的我,见过音乐老师夫妇几次,知道他们当时靠跑黑出租车维持生计,一家四口在县城还算过得去,现在两个孩子一个当了老师,一个开了个门店。
相对于他们的平静,袁老师的生活就是波涛汹涌,就是过山车。
前年,在本地的打黑除恶行动,袁老师成了一起案件的首犯。儿时的伙伴告诉我说:袁××最早骑着嘉陵摩托车跨地区倒卖黄金,发了一笔财后,开始挖矿,矿上积累了钱后他又开始搞房产,在搞房产时,他算计了当时的一个竞争者,那人手头有命案,被他从南方找到了命案的证人,依此为把柄,他拿下对手的一个已经做到中期的大楼盘,直接身价破千奔亿。他翻船也是因为此事。和他一起判得有十几个,有一个是他堂弟(就是我上边说的小学时那个挨他打的),还有一个是五高退休老师,村内另一个你也认识的,已经死在监狱内,上周埋了。
水帘外的景象令我唏嘘,我同那儿时的伙伴一起感慨:人这一辈子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