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根问祖记之二

寻根问祖记之二

作者: 王达超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4-04 14:00 被阅读0次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对于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来讲,这些问题似乎显得有些傻。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回答这些“傻问题”呢?其实,恰恰是这些傻问题,直指生命的本质。窃以为,我们可以从传承了千百年的族谱中去找寻答案。

    通过族谱,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甚至可以追溯到天下王姓的始祖——商周的王室。由此,我们得以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同时,族谱中内涵的家文化精神——包括但不限于人物传记、祠堂、家训族规、恩荣录、艺文等,则指明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前段时间,我和王远游先生通过一次电话,昨天还特地去了他家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在2007年,汉鼓山王氏曾经以汉鼓山总祠之名修了一次族谱,印刷了700套,每一套4本。以下就是2007版族谱的谱序,主要论述了纂修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历次修谱的情形、本次修谱的缘起等。

    2007版汉鼓山王氏族谱谱序

    由于种种原因,那批族谱的质量不太理想,目前正在重修。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内心不由得一阵激动——我们大转弯的王氏后人固然错过了编修2007年族谱的机会,却有了参与本次新修族谱的大好机会!

    可是,当我满怀希望地把关于大转弯王氏的信息告诉远游先生,希望他能帮助我们厘清大转弯王氏与汉鼓山的传承关系时,我才知道我们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断代。

    远游先生讲,在汉鼓山总祠堂下,估计有超过200个分祠堂,广泛分布在江津、合江、綦江、遵义等地。要想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首先得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分祠堂。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曾祖父来到江津,并没有建立新的分祠堂,也不知道他们来自綦江的哪一个分祠堂,这就是断代。

    我们虽然在民国版汉鼓山王氏族谱里找到了很多和祖父、曾祖父同名的人,但根据其他信息分析,可以确定他们都不是我们的祖父和曾祖父。造成同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字辈相同,二是名字的取义趋同。

    远游先生讲,如果无法弄清楚到底属于哪一个分祠堂,那就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并重点关注来自綦江王氏的消息,期望从中找到一些关联。

    为此,在2021年的清明节,我回到大转弯,和二叔和二婶做了进一步的深聊,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期望可以凭此找到解决断代问题的钥匙。

    据二婶回忆,大约119年前,也就是在1902年前后,因为一场大火导致祖屋被毁。曾祖父、曾叔祖父两兄弟被迫带着大姑婆和爷爷等从綦江辗转来到江津,先后在土地湾、瓦窑子、烂沟落脚,最后在大转弯定居,直至今天。

    曾祖父名叫王焕基,经推算大约生于1870年左右。曾祖母张氏于1892年生下爷爷王文德,大姑婆的年龄比爷爷大,具体出生年月已无法考证,但他们两人都是在綦江出生的。搬到江津后,陆续生下二姑婆、八爷爷(王文治)、小爷爷(王文升,1916年生,1989年去世)。

    刚到江津时,爷爷只有10岁左右。因家境贫寒,直到1930年,爷爷38岁时才与奶奶蒋氏(1908年生)结婚,同年,父亲出生,当时的居住地是土地湾。二叔于1937年出生,时居瓦窑子。姑姑和三叔随后出生,时居烂沟。

    能够与綦江分祠建立联系的,就是以上信息了。

    祈祷并期待奇迹出现!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根问祖记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lk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