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释:
夷狄:没有礼乐教化的民族,当时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如:像。
诸夏:对中国的泛称,包括华夏的各诸侯国。
亡:通“无”。
翻译:孔子说:那些四方的夷狄尚且有君主,不像中国的各诸侯国没有君主。
解释:这段话是孔子针对当时天下礼崩乐坏的一种感慨。
像那些未开化的蛮夷之人,尚且知道尊重君主,为人臣的不敢擅自专权,不像中国的这些诸侯国,大夫掌权,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君,而无君主的实权,充其量就是个傀儡而已。
孔子一直主张政者,正也。对于国家的治理,首先得正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大夫怎么可以把持国家朝政呢?这是在扰乱国家的根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