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当然每段时期的经历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和人生中无法删除的记忆。
对我本人来说最难忘最快乐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大学时期的那段时光。
记得刚走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从农村走出来的我看到校园里的草草木木都感到稀奇,因为在农村我没有见过这样的草这样的花,仿佛自己走入了另一个世界。
还有从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聚在一起的同学,好奇他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是否和我的家乡也一样。听他们说着标准或者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感觉特别好听,而我在农村学校上学,老师基本上都用方言讲课,所以我一直说方言。
说普通话对我来说是个难题,第一我说普通话时,经常是无意间普通话里夹杂着浓浓的方言,同学们还是听不懂。第二认为自己是农村来的,讲普通话都有点不好意思怕羞。
有一次我向同学借支笔,我一直用方言说借我一支bei,同学直接把他的杯子端给我,我红着脸说不是这个,是写字用的bi,好容易憋出了一个bi字。
在我骨子里认为只有那些从城里走出来的同学才能说普通话,我喜欢听他们说普通话,感觉他们无论是说话衣着还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我看来都非常的洋气。
我是九一级的大学生,父母都是靠土地赖以生存的农民,那时家里也没有什么钱,像我这样能出来上大学就已经非常令村里人羡慕了,父母也因我而骄傲。所以我的大学生活是非常节俭的。
在大学食堂里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饭菜都觉得很稀罕,什么花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等等,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饭菜,在我眼里感觉城里人吃的都是一些洋菜洋饭。
我对于食堂的那些饭菜只有嘴馋的份,却很少买。因为我兜里没钱,我平时都是到外面市场里买个老咸菜疙瘩回来,只在食堂里买馒头,然后回宿舍一个人偷偷地吃,一个月只花二十元钱的生活费,既便这样,还是小心翼翼地向家里要生活费,在写信要钱时,我从来都不敢说要多少钱的具体数目,我只是要求父亲给我寄点钱,至于多少那完全取决于家里当下的经济状况,不管家里给我汇钱多少,一般都是把生活费定在每月二十元以下。我们班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当时每月的生活费就有500多元,这种经济差距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既便同学之间的消费差距这么大,但和同学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他们不会因为我穷而看不起我,反而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时他们会陪我上街买咸菜还有一些碎的方便面,挺便宜的,买一兜碎方便面既当面又当菜就够我吃一周的,还有的同学特意多打些饭菜,说是吃不了,非要给我一些。
我清楚记得一位云南的女同学每到周末就去一家酒店打工,她本身的社会经验就很丰富,说话也很厉害,是一位有口有心的人,我自佩不如,我胆小没见过市面,既便很穷也不敢去打工。
有一次这位云南的同学在酒店里打工回来,带来了好多客人吃剩的饭菜,酒店的服务人员当时要把这些剩饭剩菜倒掉,我同学没让他们倒,直接打包带回来给同学们吃,宿舍的七八个同学吃着她带回来的饭菜边吃边夸,我更是吃的起劲,因为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酒店的饭菜。
还有一次一位新疆的同学给了我一把葡萄干,我当着同学的面尝了几粒,剩下的那点我偷偷地放在了包里,给家里写信的时候,我往信封里装了几粒葡萄干,寄回家给父母尝尝,怕邮局工作人员不同意,我还特意用信纸包了好几层。其余剩下的那点我一直存放在包里,等放寒假的时候带回家,给家里人吃。也不知道新疆的同学是否知道了这样的事,反正当寒假结束返校的时候,她又从家里给我带来了一公斤的葡萄干,当然我一点也没舍得吃,连包装都没打开,原封不动地又放进了包里,放署假的时候带回了家,给家里人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人家。
回想那段岁月,虽然苦,但苦中有甜苦中作乐,它见证了我们的友谊,见证了我的青春,见证了我的成长。
正是因为那段艰难的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才让我有了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这是我人生中真的无法删除的记忆。
如果同学们能有幸在简书中读到这篇文章,他一定知道我是谁,因为我就是当时在班级里最穷的那一位。
感谢大学生活的经历,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