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老家,清明节给逝去的亲人上坟,一般来说,女人很少参加,都是由家里的男人操持。
但是,我却给老公的二舅,整整上了七年坟,直到我去德国那年才终断。
说起老公的二舅,从法律角度来看,也可以算是老公的养父。
因为婆婆的三个哥哥都没有结婚生子(主要是婆婆的父亲去世太早,婆婆的父亲去世时,婆婆才两岁,即一九四二年。试想,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战难年代,婆婆的母亲一个人带大四个孩子,可想而知该有多么艰难,家里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所以没有女人愿意嫁过来受穷受苦)。
解放后,婆婆一家的日子虽有好转,但三个哥哥的年龄也大了,错过了结婚的年纪,再加上家里依然一穷二白,所以三个哥哥都成了光棍。
婆婆的母亲怕自己和三个儿子死了,日后连个上坟添土的人都没有,于是几次三番在婆婆面前哭诉,请求婆婆过继一个儿子给他们(婆婆生了两儿三女),为他们养老送终。
婆婆和公公百般不舍(因为公公年轻时的身体很差,所有的孩子都来之不易),但拗不过婆婆母亲三番五次的哭求,只好忍痛将五岁的二儿子(即我老公)过继给了二舅(其时,大舅已因病去世)。
婆婆怕我老公孤单,同时还将十岁的大姑姐一并送到了婆婆母亲那里,让她和弟弟做伴,但大姑姐没有过继,只是为了陪弟弟。
老公和大姑姐在外婆家过了几年相对安稳的日子,老公十岁时,他外婆突然患病,卧床不起。
为了照顾外婆,大姑姐辍学了。
现在想来,那时候幸亏有大姑姐在,要不然老公就该辍学了。
大姑姐精心照顾了外婆三年,直到她在某一天夜晚长眠不醒。
只是祸不单行,外婆去世的第三天夜晚,身体一向健壮的小舅,也意外在睡梦中离世。
这一下,本来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二舅、大姑姐和老公三人相依为命。
其时,大姑姐已订婚。
过了两年,大姑姐出嫁,就剩下二舅和老公两个大男人,家里更显冷清了。
而没有女人的家,其实真的不叫家。
再加上老公性格内向,个子又不高,家里又没有女人打理,所以年近三十依然孑然一身,直到他这个瞎猫子碰到我这个死老鼠,这才结束单身狗的生活。
但结婚时,我提了个现在想起来对二舅(他户口所在地在罗山)有点残忍的苛刻条件:老公的户口要迁回公公户口本上,婚礼要在婆婆这里举行。(因为那时计划生育很厉害,二舅那边我们没有任何人脉。再加上我母亲找人算命,说二舅那老屋不发人,恐防碍我和老公的后人。实际上我们结婚后,在生孩子这方面真的是历尽千辛万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但是,我也给了二舅郑重的承诺:生养死葬,绝不让他孤独终老!
[当然,婚后我也遵守承诺,履行了一个外甥媳妇兼儿媳妇的责任。虽然没有做到十全十美,但是我在他活着的那些年里,尽心尽力地拿他亲生父亲一样看待。以至左邻右舍都说,就是有的亲儿媳妇也不见得有我做得好(此处有自夸的嫌疑)]
二舅含泪答应了。
想想那时候的自己还是太年轻太自私了,根本没有考虑一下二舅的内心感受。把老公从二舅的户口所在地迁走,也就从法定意义上斩断了他与老公之间的牵绊。
那时候的他,内心一定很惶恐很凄凉吧?
但他为了老公不至于像他一样打光棍,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好在婚后我和老公时不时回去和他一起居住,一起陪他种田种地。
他的衣食住行、一日三餐都由我打理,乱七八糟的家也被我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在家的每一天,二舅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六十多岁的人,走起路来还虎虎生风。
每次我们回去,邻居们都笑二舅比过年还开心。二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大声吆喝着叫他们来家里喝茶。
只是这样快乐的时光只短暂持续了六年,因为我们在镇上盖房欠了一屁股债,只得每年一过完年不得不辞别二舅去外面打工。
二零零七年五月初三,正在厦门打工的我,突然接到了二舅邻居打来的电话,说二舅中风摔倒了。
我赶紧打电话告诉老公,让他立马请假回家照顾二舅。(其时,我正在一家制衣厂做仓管,因为赶货天天熬夜加班,请不动假。)
然后又立马打电话给公公婆婆,让他们先送二舅去医院看医生。
我以为二舅会挺过去,至少能熬个一年半载的,我们就能把盖房子欠的债还清。
以后,我就不用出去打工,就可以在家伺候他了。
但二舅只坚持了十二天(也许他不想拖累我和老公,拒绝去医院治疗),于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五的下午、带着没有看到我和老公拥有儿子的遗憾永远地去了……
第二年清明节,因为老公在北京打工赶不回来,给二舅上坟,就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因为我是女人,从来没有正式去坟山上过坟,不知道有那些仪式?
我只好提前打电话给公公,请他和我一起去给二舅上坟,公公答应了。
于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个礼拜,我去超市买好香烛纸炮,然后请了一辆车,载着我和公公去给二舅上坟。
来到二舅坟前,在公公的指导下,我给二舅覆坟帽、添土(润年不添土),清除杂草。然后公公给二舅烧香烛纸炮,我则虔诚的跪下、磕头,心里默默祈祷着二舅在天堂衣食无忧、平安喜乐!
这一上,就是七年,直到二零一四年我去了德国,给二舅上坟的任务就交给了老公。
如今,二舅离开我们已整整十七年,我们的儿子已经十五岁了,如果他在天堂有知,也应该了无遗憾吧?
我们也会告诉儿子,这些传统的孝道传承,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