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霄 心理咨询师
慢即是快。
愚公举办的这一期读书会,是我第一次参加。我在参加之后,就有些急躁。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像他一样,想要自己可以一秒变身成分享达人。这样急匆匆的心情。
而愚公,在群里,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讲了他的一个观点,“我做事从来不敢求快。拒绝所有速成的东西”。
这对我来说,非常地触动。因为我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之前就学习如何速读一本书,如何迅速地成长,如何抓住事件的突破点。想要上厕所,也要先带本书。想要洗个澡,还要先放得到。以为一心多用,抓住时间,才可以成长得更快。但是,其实是混乱而脆弱的。所以,可能愚公的示范,不仅是每周2小时的语音分享,也不仅是书里内容的部分,而是他本人的生活方式,对学习成长的观念。
正道的初心
在序言里,我看到了关于这本书要出版时,初心的讨论。或者思维转变的过程。“你真的不能把手段与目的截然分开”,是说,有一个幻想是,先多多地赚钱,然后再做专业的部分。我自己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也经历了这样的偏差,以为可以先从事别的事情,从让自己安稳下来,先做一些积累。然后再从事心理学。这样的过程,非常地曲折,也耗费了很多的弯路。
“饿鬼道的心态和手段,不会得到天道的结果。天道的福果,也只有以天道的心态和方式手段才可能实现。”
从去年10月,开始做的路上,我才真的进入学习和节奏感。自己开始有心得,有故事,有更多的启发。有和人接触的总结。有对人生哲理的需求。在此路上,才知道要什么。这大概是上路的重要性吧。
而他们的初心,是对社会一个很小的领域有所贡献。
就像我们的人生,和咨询里的发生,即使是最微小的改变,也是值得迈出的一步。
心理咨询是如何生效的?心理咨询可以重复地生效吗?
在心理学的本科期间,讲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实验,又需要可重复验证。好多社科类的实验,会有重复性难以验证的困难。像我所听说的,长程跟踪的研究,就很难会有资金和人力进行可重复的验证。有时候,我们用到的实验数据,竟然是1980年代的学者的成果。社会的持续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没有可以提供的数据。
这本书里用到好多新的,我没有接触过的概念。陈述性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