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就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微信,内容是关于高考的:“四年后你们会明白,你们今天的所有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主要是酒量、关系和胆量、爹妈、颜值,还有你家会不会拆迁……”
坦白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 1 -
朋友A是某司法系统的领导,副局级。27年前,出生于江西偏僻山村一户农家的他,凭着优异的高考成绩,走进北京的一所名校,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工作,之后在南京成家立业,如今事业家庭风声水起。
那天的聚会中,A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A说,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但却坚持认为孩子要读书。“为了供我们兄妹6人读书,我印象中父母几十年都没有买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只是把第一天晚上把衣服洗洗干净、放到炉边上慢慢烘干。”
A有四个姐姐。在他们老家的老观念里,女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读书纯粹是浪费”,但A的父亲却偏偏不信这个邪,把四个女儿全都送进了学校。A的奶奶为此大骂儿子“脑壳坏了”,说没见过这么傻的儿子,自己连饭都吃不饱,还要让女孩子读书,简直是“赔死了”。
A的父亲告诉自己的母亲:“我宁愿每天再少吃一顿饭,也要让孩子们读书。她们几个女孩子最终都要嫁人、离开娘家,未来她们如果有文化,想父母了还可以给家里写信啊,如果不读书怎么会写信?!”乡邻们也对A父亲的行为非常不解,有人甚至笑话他的父母不会过日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
最终,A的兄弟姐妹中,出了1个中专生、5个本科生,如今两个在北京的科研院所工作、一个在上海的高校任教、三个在南京从政,领域不同但业绩都可谓不俗。A的父母也早早搬离了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来到南京与儿子全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年出国旅游一次,每半年去医院体检一回。
如今,已经是副局级领导干部的A,每每和朋友们谈起自己的经历,都会感慨地说一句:“感谢高考,让我这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有可能、有机会与其他人站在一起公平竞争。”而那些曾经笑话过A父母的乡邻,每每遇到A的父母时,总是羡慕地说:“你们现在享福了啊,儿女都到大城市安家了!”
- 2 -
我的亲戚L,如今也是全家的骄傲。他虽然在兄妹中排行最小,但家里那些比他年龄大出不少的兄弟姐妹们,遇事还是习惯性地打电话打他咨询、让他帮着拿主意。原因很简单,L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如今在北京事业发展顺利、拥有5套住房、两辆名车、家庭资产早已过亿,连L的孩子大学刚刚毕业几年,因为投资顺利也已经在北京拥有数百万资产。
而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如今仍在生活苏北的某个小县城,经常为了能领到一桶免费的食用油,而去听几个小时的所谓保健讲座。如果遇到父母生病、家里翻修房子等需要花钱的地方,L家里那些比他年长许多的哥哥姐姐,也只能听从这个最小弟弟的决定。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知识水平、对疾病的认识、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能力,在家里排行最小的L,才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和经济支撑。
说到高考,L从来认为这是一条康庄大道,“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我,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家孩子,高考是改变我们命运的唯一可靠方式。”
- 3 -
邻居的孩子小C,和我无话不谈。半年前,我们俩也聊过高考的话题,因为小C今年要参加高考。
小C告诉我,他的同学们也经常一起议论网上的某上段子,大致是说“我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和你一起坐下来喝杯咖啡。”我明白小C的意思,他的家境还算不错,又是独生子女,未来生活即使不参加高考,也不会过得太差。
但是,我想告诉小C的是,即使你现在,在经济条件上已经可以与“那些人”一起坐下来喝咖啡了,可你想过没有,你们俩坐下来就只是喝咖啡吗?是不是还需要交流点什么?还需要有适合双方的语境,和相对接近的三观,你们才能真正舒心地喝一次咖啡,好好聊聊天吧?而这些,不通过读书、接受大学的教育和滋养等方式,好像也很难达到吧。
你读了大学,也会遇到挫折、也许最终未见得会有你满意的前景;但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你如果连个大学都考不上,还要说自己未来能有多大的发展和前途,那,这话估计也只有你自己会相信了。
至少,在我的世界里,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经过不懈努力考上大学的,未来的发展都比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好出不少、也少受了很多磨难。
所以,怎么选择,你自己定。而我,还是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