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连续写作的第30天。老实说,我都不记得我当初为什么会又重新我的写作“计划”了。说到计划,我确实是一个很喜欢写计划的人,但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其实我那些最多也就是愿望清单而已,没有目标,没有管理,根本称不上真正的计划。
在过去的两年,我反反复复给自己定过很多关于写作的所谓的计划,从每周一篇到每周3篇的都有,穿插在我那些又长又臭的清单中。尽管强度和这次相比简直低太多了,但依然没有一次能够坚持下来。所以,这次不仅完成了最初的“21天”的目标,还顺势将其升级为“50天”的高阶版确实很让我自己感到很意外。
站在今天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上回头去看过去的这30天,我还是会有一些小小的感慨和感悟。
1、关于坚持
我一直都在宣扬“适度才能坚持”,但直到这一次我才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在此之前,所谓的“适度”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我总是肤浅地以为只要把量一减再减,减到你都不好意思不去做的地步,你就容易坚持下来了。但如此理解“适度”显然是狭隘的,因为这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还包括情绪上的、意志力上的,也就是精神层面的。如果做某一件事让你感到痛苦,感到不自在,那么哪怕只是5分钟,你也会想一直回避的。所以,以情绪作为切入点,首先要让这件事不至于成为一个负担甚至是自我的打击,在心里上“适度”了,再考虑量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适度”。
除此之外,我之前在一些文章中分享过“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更有助于我们习惯的养成”的观点,但现在我发现,这世界上真的是没有什么是“一招”就能打遍天下的。反正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如果我还是像从前那样强迫自己早起一个小时,或者固定晚饭后两个小时写,那我肯定也是坚持不下来的。一方面是因为灵感这东西不是你说要有就能有的,它可能在你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但就是不一定能在你规定的时间里出现。所以,我基本都是什么时候想到一个主题或话题了,先记下来,方便写多少就写多少,不必苛求一气呵成。于是我常常在上班的零碎时间里就一点一点地完成了,就算没完成也因为已经定了调,所以晚上回去也只需再花上30-4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另一方面,我发现把时间定得死死的容易让人焦虑,一焦虑情绪就会不好,意志力也会随之下降,各种借口就如洪水般涌入。而且,一旦因为别的事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去写的话,基本那一天的其他时间也不会再去写了。
所以,关于坚持,曾经的成功经验重要,但也不重要。如果曾经的经验无法帮助你养成新的习惯,那么还是得多反思,得多尝试不同的方法,直到找到自己不愿意迈出那一步的根本原因,找到是什么让你一想起来就倍感压力,没有动力去行动。然后, 解决它或者绕开它。从心里和生理上找到自己的适度区,然后坚持下去。
2、关于灵感
我说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要重新开始练习写作了,但是我却很记得自从我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开始担心灵感的问题。对于一个连一周三篇文章都写不出的人而言,要连续写21天真的靠谱吗?
然而,当我把其他的那些虚无的清单一再删减,把运动、英语、画画等不再列为日常必做的事项时,我似乎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写作这件事情上。这样的好处是,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浏览网页,浏览公众号,随时都能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海洋里舀上一勺,然后自由发挥。于是我的焦虑感也慢慢消失了,思维反倒变得越发活跃。即使在实在写不出的日子,也能随便找个话题草草了事——我告诉自己,你没必要写得很好,你只要每天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当我越来越习惯每天都写作的这样的节奏后,我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越发关注了。生活里的一些以前不曾留意的小事,现在都可能引起我的兴趣和思考,我愿意把自己当下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那也就变成了一篇文章。
所以,一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3、关于收获
自从我开始写作以来,我的生活也似乎在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变化。我想这就是“支点”与“杠杆”的作用。
首先,不断地输出,让我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也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和讨论,促进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成长,也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写下去。即使是如昨天那篇《其实我们都不想长大》这种散到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文章,依然有人能够通过这些凌乱的文字读到最初的初衷,这是一种感动。
其次,这也是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我专注于写作这一小目标,结果,中断了很久的阅读居然恢复了,读书笔记写起来了;中断了很久的行走的力量也恢复了,体重开始下降了。之前那么费力都没坚持下来的事情,现在居然因为写作这件事,莫名其妙地,貌似毫不费力地自动重启了。然后,起床叠被子,放假在家穿正装写作、做事等。这就像是一场魔法,从写作这个点开始,一切积极的效应都在蔓延、散播开来。
最后,我感觉自从写作之后,可能是多了观察,也多了思考,似乎在人际关系上我也有所获益。人变得沉稳些了,也似乎更宽容和谦虚。当面对冲突时,也比以往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写作,我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机会自我审视一番,这确实对自我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