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为《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系列之六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而在分析阅读一般是有着无限的时间对书籍进行详读,细读,在分析阅读中又分了三个阶段:整理内容大纲阶段,诠释内容阶段和评断阶段。
如果说整理内容大纲阶段是寻找书的骨架,那么诠释内容阶段就是挖掘骨架中所填充的血肉了。今天就来谈谈诠释内容这个阶段。和整理内容大纲阶段一样,诠释内容阶段 也有四个规则。
规则一
找到书中的关键词并确认这个关键词在这本书中最精准的词义。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不一样的断句或标点符号就能带来不一样的意义。同样,同一个词语能意味着多种词义,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最后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和本书主旨南辕北辙。
就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四章检视阅读中的提到的粗读,好像和略读有些类似。但事实上粗读真正的意思是粗浅的阅读,并且和略读不同的是粗读需要完整的把书过一遍。
再例如“阅读”这个词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关键字,在书中用了“启发性的阅读”,“如何运用你的心智来阅读一本书,也就是如何让自己从不太理解到逐渐理解的一个过程”来说明“阅读”的词义。
规则二
找出关键句,从中获得这本书的主旨。
关键句一般是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也就相当于作者的观点。一般的观点就像语文课上学的议论文一样,在最前和最后占据80%,剩下的在中间。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关键词入手找到对应的关键句。
找到了关键句,基本就能找到这本书的主旨。有时在一句复杂的句子中,可能包含着不止一个主旨,这时就需要常常练习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说明句子中的主旨。有趣的是当你在做主题阅读时,往往自己总结的主旨可以对应多本书不同的关键句。
规则三
从和关键句相关联的句子中构架出整本书的基本论述。
既然找到了论点,就要开始寻找关于论点的论述了。一般论述往往紧跟论点,但是在有些书中论述和论点有些距离。这时候就需要读者自己将论述架构起来,理清前后顺序。
一般方法是在阅读时顺带做摘要阅读,将整本书的架构一点一点勾勒出来。还一种方法就是在主动阅读中文章有提到的,在书的空白处作上编号或其他记号,将需要排序的句子标示出来。
规则四
找出作者的解答,包含已解决的和未解决的。
既然论点论述都已经找到,那么对之前在整理内容大纲阶段规则四中找到的问题就可以做一一解答。
从整理内容大纲阶段到诠释内容阶段我们不难看出除了阅读上可以如此,写作上也可以用到。阅读是由读者透过表象去发现骨架和血肉,而写作时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和血肉隐藏起来。
诠释内容阶段就讲到这里,在下一篇将会介绍评断阶段。
3.27+顾一柳#共计30分钟,《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三篇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问题:怎么去阅读实用性的书
体会:实用性的书往往只是给出一些规则或者是建议,想要真正去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行动,并且是需要结合实际来具体分析。而评断该书时也不能口说无凭,武断的下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