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如美棠》读后感
时间:2017.9.1~2017.9.4,共计7小时29分钟
第一次阅读
当美棠离世后,八十七岁的平如无以遣怀,于是便一笔一笔,从美棠童年画起……他选择用画笔来留下美棠,选择永不忘记。
这本书是作者姚平如老先生的回忆录。
真味
平如生于1921年,祖上是大户人家。美棠生于1924年,与平如家是世交。二人仅儿时见过两面,后来平如上学、参军,再无交集。抗战结束后,一九四六年春天,平如美棠遵父母之命订婚,开启了此后人生故事的序幕。
个体的命运总和时代连系在一起。他们在炮火中度过了青年时期,中年遭遇文革,平如被流放下乡劳教,美棠在上海独自支撑一个家,家计陡转直下。这次分离,长达二十二年。
这二十二年,五个孩子相继读书学艺、上山下乡、工作恋爱,家中老母年事渐高,母弱家贫子幼,全靠美棠一力操持。为此,她常出去打零工,甚至到工地背水泥。每日精打细算,2分钱的咸菜支撑一天。无处求助的时候,只好祷告苍天。二十二年间,家底全空。
苦涩的日子也有甜蜜的点缀。孩子们diy午饭,把面捏成手枪的形状;岳母的巧手,将补丁衣服变成了艺术品;为了不让脑子太闲,平如在劳教时学英语和提琴;一年一度的团圆春节,全家聚在一起大声唱歌。人总有逃不掉的命运,但生活还要看人怎么过。一九七九年,平如返回上海,一家人终得团聚。
人到老年,对生活的希求便只有“福寿康宁”四字,但年轻时为家计落下的病根也在此时发作。年轻时的劳苦,使美棠患了重疾,性情变得乖癖。渐渐地,记忆和精神也产生错乱,失去了正常思维。原来一生的经历都会刻在脑海深处,在体弱时,精神也最弱,脑海深处便会“沉渣泛起”……
终于,美棠走了。回忆这一生,年少时衣食无忧,恋爱浪漫;中年两地分离,家计维艰;渐至晚景,生活终于安定,却病痛缠身,终是没有享受几日天年之乐。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感情在共同的风雨后变得愈加平淡和深刻,携手走过的二人在岁月的洗礼中如亲如友。美棠走后,平如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二人共同走过的路,留下了美棠的背影,也留给读者满心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