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惊蛰七七
01
牛背山位于承乾县的一个犄角旮旯里,在解放前,这里基本属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承乾县是个贫困县,牛背山里只有一个小村落,叫杨家湾,杨性村民居多,都散住在山脚的各个角落里。
据这里的村民说,他们大部分都是杨贵妃的后裔,当时祖辈因躲避战乱而逃难到这个山里面来。牛背山海拔有一千多米,周围山势跌宕险峻,终年雾气缭绕,且与周围的山峰成合围之势。要出山,得翻越好几座山,没个两天两夜,那是出不去的。
山林都是原始森林,山上只有一条巴掌宽的小道,树木虬结。往下望去,都是一百八十度的陡峭平面,往下是看不到底的,脚一滑,掉下去就没命了。山里的村民生活自给自足,没事也不出山。
后来,解放后,县政府给拨款,把那巴掌宽的小道给拓了拓,可以走个牛车了,山民出山的速度也快了一些。遇上大的年节时,也出山去赶个集。
大部分时候,这里的村民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杨家湾的村支书叫杨得宝,管着村里的六十二户人家。说是管着,平时也没什么需要管的,村里的人朴实,找他论断的也都是些不值当的小事,比如李二毛家的鸡蛋被杨七斤的小儿子顺走了两个,或是陈老槐的孙子被张大宝家的狗咬了。
村里的住户虽然不多,这手艺人还是有几个的,这在村子里也是必须的,比如修房子,做些椅子板凳的杨田胜,比如做些竹篾物件儿的杨开罗,比如会酿酱油的六娃子。
要说这几个手艺人里面最特别的要数杨开罗了,说他特别不是说他长相异于常人,也不是他有六根手指头,而是他的这编竹篾的手艺,据说已经传了几代了。他编的这些个竹篾器件儿,不仅形状好看的很,他选竹,编织的手艺也是没得说。要说这农家里用这些生活物什儿,好不好看的也是没什么大碍,精不精细也没那么重要。但杨开罗是个特别拧的人,每个物件儿出手,必须得他满意,否则他就不卖出去。
竹子是牛尾山特有的毛山竹,韧劲儿特别好。多年后,这里的村民才知道,这是一种很珍贵的竹子,在全国来说也是很少见的。它的韧劲儿好到什么程度呢?杨开罗编出来的箩筐,承受两个个成年人的重量,是妥妥儿的。
02
杨开罗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一民,小儿子叫杨二民,两个孩子只相差一岁。这一民和二民从小性格也是迥异的很,一民是老大,性格显得沉稳一些,二民是小儿子,爹妈更疼他一些,哥哥也让着他,所以从小性格也是猴实的很。
村子里有一所村办小学,是解放以后县里为了全面扫盲给办的,里面只有一个老校长和一个老师,以及稀稀拉拉的几个学生。这学校说是县里办的,其实也就两间屋子,还是村里自己的屋子,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一间是教室。
杨开罗自己是个地道的农民,但他有些个自己的思想,他希望两个儿子能成为文化人,所以他把两个儿子一起送进了村办小学里。好在小学的学费便宜,也花不了两个钱,他还负担的起。
但问题出在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湾子里没有初中,得去镇上上学。去镇上上学,这学费,住校的住宿费,生活费,还有出了湾子这搭客车去镇上的车费,这些个细碎的费用他都得考虑。
这可愁坏杨老汉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孩子的成绩也都差不多,但是如果送两个孩子去上学,是万万负担不起的。思虑了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也没想出个周全的办法,他终于决定还是只能舍弃一个,只能让一个孩子去镇上读书。
他仔细琢磨了下,老大性子稳,虽然成绩比老二略微好上几分,但把他留在身边,以后把自己的竹篾手艺教给他的话,他的性子耐得住。老二性格外向些,以后能读出去,跟人打交道应该更灵活些。那就让老二去上学吧,把老大留下。
但怎么跟两个孩子说呢,尤其是老大。后来杨老汉又琢磨了几个晚上,想到了一个办法,抽签。他用竹篾片削了两根竹签,一根略长,一根略短,抽到长的读书,抽到短的留下。
后来,老大一民抽到了短的那根,他嘴巴紧抿着,眸子微眯,什么话也没说。
再后来,二民就去了镇上的初中去读书,一民就跟着杨老汉学做蔑器。要说这一民,也还真有些做竹篾手艺的天分,跟着他爹学了个十足十,后来自己也能慢慢上手做了,有时还有些自己的创新。
再说这二民,虽然猴儿精猴儿精的,后来学习倒也学的好,知道他这上学是他爹和哥哥捧出来的,也用功的很。高中毕业那时候,那时候社会上已经改革开放了,一切都是红红火火的。他一考也考上了大学,去省城里上大学去了。
杨开罗和杨一民依旧是每天编些个蔑器,依旧是逢大的年节时,拿些物件儿出山去卖。挣的钱,也基本上拿来给二民上学了。
03
有一次,杨得宝的儿子,杨爱国,村子里现在的支书,领着几个人在村里转悠,说是县上和省里来的人,来考察这里的旅游环境。
过了几个月,村支书带来考察的几个人又来了,还带来了一支施工队,说是这里经省里批准,要把它开发成一个旅游地。现在这支施工队准备先跨山建一个溜溜索,这溜溜索就是从山的这头到那头牵上一根钢丝缆绳,下面吊上篮子,从这索道上滑过去。他们说有些偏远山区的人出行就是用的这样的溜溜索,有些游客喜欢猎奇,他们就准备建一个这样的溜溜索,同时也可以方便村民的出行。
约莫过了大半年,这溜溜索是建好了,却没有投入使用,据杨爱国说,这省里投资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又撤资走了。
游客没有用上,倒是方便了村里的村民。他们自己想了办法,挂上揽钩,腰上系上绳子,坐上吊篮,一溜就到山对面去了,比起以前的出行,那是快了不止一星半点。
这吊篮,是杨一民做的。做一个吊篮,这工夫他足得花上半个月,选山里最粗壮,最结实的竹子,一根一根剖开,去青,打磨,涂上桐油,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这吊篮坐上去,命也悬在上面哪,可是不能大意。
他对自己的手艺有绝对的信心,他相信自己的手艺,用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但是为了安全,每半年,都要更换一个新的吊篮。
04
杨二民大学毕业那年回村的时候,村里可是热闹了,在省城分配了一个好工作,还带回来了城里的女朋友,把整个村子都晃亮了。杨老汉和她妻子一直笑的嘴都没合拢过。
二民说,这次回来还有一件事要和爹妈商量,准备两个人早点结婚,也好让爹妈放心。杨老汉说,可是你大哥还没结婚哪,按传统,都要老大先结婚,才轮到老二。二民说,爹,现在都是新时代啦,那些过去的讲究都不实用啦,也不在乎这个了。
杨老汉觉得有些为难,是因为杨一民也在村里谈了一个女朋友,是陈老槐家的孙女兰香。这几年,父子两扣扣索索的也没存下几个钱,大部分都给二民读书了。剩下的钱也刚刚够给一民办个酒席的,给人家兰香的彩礼也下了,虽然不多,但是好在兰香是一门心思要和一民过日子的,倒也不那么介意。
这现在要办酒席,也只能先就一个人先办了。
杨老汉又哆哆嗦嗦的想了几个晚上,和当年想着要给谁上学一样。最终,他作出了决定,还是先给二民办酒席,二民以后要在省城里生活和工作,回这山村里来也少了。一民和兰香都在村里呆着,再等等也无妨。
这一次,他依然用了抽签的方式,结果,依然是二民抽到长的那根。
一民像小时候那次一样,嘴巴紧抿着,眼睛微眯着,没有说话。
热热闹闹的办完了酒席,二民和她女朋友回省城去了。
但是兰香的爹陈大槐却对一民有了些意见,他对一民说,你彩礼下的少,我就不说什么了,我看在我闺女一门心思和你过日子的份上,不计较。可你现在连办酒席的钱都没有,还让二民先办了酒席,你是把我闺女放在什么位置?
一民急得有些脸红了,说,叔,再等等吧,我再多挣些钱,二民在省城里也拿工资了,到时也可以管他再借些钱。好说歹说,陈大槐算是再没说什么了,只叫他尽快,他的闺女可不是嫁不出去的。
05
过了小半年,想着二民在省城里也稳定了,这天他特意跑到镇上,给二民打了个电话,想找二民借点钱。没想到二民说,省城里开支大,出门就得花钱,什么也存不下,他也是一点办法没有。杨一民失望的回去了。后来,一民又给二民打了两次电话,二民都说没法子。
这时,兰香却出事儿了,有天晚上她偷偷跑来找一民,说有了他的孩子了。一民是又欣喜又忧愁,兰香却是心思不灵的很,这小山村里的民风还朴实的很,要是她爹妈知道了,山里的村民知道了,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呀。可她又不敢告诉爹妈,只能偷偷跑来找一民商量。一民说,我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没想到兰香在回去的路上,她没有直接回家,因为心思乱的很,不想那么快回去,自己瞎转悠着,转到后山小山腰上去了。带着手电,也没仔细看路,一脚滑到山底去了。
找了两天,兰香的爹妈,一民,还有村民,才找到了兰香,兰香的爹妈哭着喊着捶打着一民。
一民握紧了拳头,双眼无神的看着远处的山。
过年的时候,二民和她妻子回山里来过年,毕竟是在省城待着的人,二民看着光鲜的很,神采飞扬的。而更让杨老汉高兴的是,二民她妻子有了身孕。
一民却显得有些神色萎靡。
06
年前又是溜溜索上的吊篮要换新的时候了,一民细心的编织着新的吊篮,比任何一次都要用心。
去换吊篮的那天,他喊上二民一起去。他对二民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外面待着,村子里倒还没外面世界熟悉呢,这溜溜索你也没坐过,挺有意思的,走,我带你去坐坐。
二民和一民一起爬到了山顶,这牛尾山多年来也没有遭受过污染,依旧是雾气缭绕,群山环绕,只是多了这根溜溜索。
一民说,我先滑一次你看看。二民说,好。
一民坐到吊篮里面,腰上系好了绳子,顺着溜溜索,一溜儿的滑过去了。
过了好一会,一民才从山那头又滑回来了。
他对二民说,来,你坐进去,我给你把绳子系好。
一民给二民系好了绳子,说,好了,可以了。
吊篮顺着溜溜索,一溜儿的向前滑去,越来越远。滑到中间位置,突然坠了下去,绳结散开,伴随着下坠的,还有二民的惊恐的叫声。
一民望着下坠的吊篮,看着它急速的变成一个小点儿,然后马上消失。
他呆呆的立了一会儿,转身从附近的灌木丛里又拖出一个吊篮来,还有一卷绳子。
他把吊篮安到溜溜索上,腰间系好绳子,回头看了看山脚,那个小山村的方向,想着,爹呀,爹呀,你以后再也不用抽签了。
他滑过了那根溜溜索,消失不见。
---我是惊蛰七七,写有趣,好看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