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决策》这本书,是我水平有限,属于那种看过了,也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书。所以在看的过程中,一边用电脑做一点笔记。以下就是关于这本书写的几点笔记:
1、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和节奏。他的水平就是适合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一个清晰的方向往往产生于混沌,自灰度中脱颖而出,随时间与空间而变,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备注:古往今来,一个领导者每次所作出的决定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往往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利弊。熊老师也曾说:成人的世界,首先就是得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脑子里要能同时容纳两种相悖的理论,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同理,达成一个目标的方式也可以是很多种的。
2、灰度决策介于黑与白之间,不必是场零和博弈,无须拼出个你输我赢。决策者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干掉”多少个“假想敌”“拖油瓶”,而是培育了多少个“伙伴”“追随者”。
备注:一个市场中,赢家并不是干掉了市面上的所有竞争者,而是将其转为整条商业链上的“合作者”。一家独大的情况有,但独家垄断的情况是很少,甚至是没有。同理,在合作关系中,只有所有合作者都得到其所应得的,才能使合作长期可持续。
3、如何对待冲突更容易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每逢变革就会出现不少冲突。
备注:冲突容易使人的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其所说的话、做出的举动与决定,很容易是偏离最初的初心的。
4、人们更容易低估消极事件的可能性,低估灰度问题起初没有解决好遗留发酵后的可怕后果。
备注:对人性的洞察,有助于处理繁杂的人际关系。
5、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思维方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备注: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要打开问题的“锁”并不是盯着“锁”在找“钥匙”,而是要换个“地方”(思维)找。
6、多向、交叉、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来考虑灰度问题的风险。面临窘境或两难境地,细到一个问题的表达方式都可能会导致事情结果大不相同。
备注:遇事先不急于表达,特别是重大事件。
7、 不但全面思考,更要深刻思考。
备注:如果我们想要做正确的选择并过上好生活,就必须全面而深刻思考。因为正反两面才是事实的真相。
8、当我们做决定时,潜意识中的本能决定系统会主导我们头脑中理性的部分。
备注: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判断力和德行评价过高,有时情况更甚。换句话说,我们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提升偏好。
9、通常,我们不真正地思考,而只是做熟悉的、经常被强调的或者能得到奖励的事。
直到看完这本书,还是觉得好像什么都没看懂,所以又去”得到“上收索了一下,在每天听本书里有解读,果断买了听,在这里,附上得到整理出来的图片

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