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学生家长聊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而这样长度的电话这一年平均两周就有一通。每次通话的原因大都相同,我安慰家长的话也大同小异,但家长还是特别焦虑,一次比一次焦虑,甚至想法都有些极端。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差劲,也算勤奋好学,但是自控力比较差,尤其还出现了早恋,家长便失控似的焦虑了,每次给我打电话也不是想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想要倾诉,寻求心理疏导。没错,就是心理疏导。孩子越长大,家长越焦虑,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又对孩子期望特别高的家长来说,初三至高二这一时期的孩子,简直是一场噩梦。如果家长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又稍高一些的话,一个叛逆又不上进的孩子几乎能让他们崩溃。家长若要想排解这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让自己活得更加舒坦,和孩子的交流更加顺畅,私以为得慢慢做到以下几点:
一、放下你的面子和优越感。
人都不可免俗,从小比到老,不过"面子"二字,但你得明白,孩子不会也不能是你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和比较的筹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一无二的潜能和特性,不能用呆板的标准和简单的学习成绩就去定义这个孩子没有别人家孩子优秀。更不能因为你如今的成功而逼迫孩子就应该走你走过的路,且不说孩子愿不愿意,单就时间、环境、机遇早已变换这一点,复制出来的人生也不太可能成功。所以收起你的优越性,以孩子现处环境给他分析,和他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为他的选择给出适当的建议。
二、把孩子的行为看作成长的过程。
家长焦虑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从从前的听之任之到如今反之驳之,内心里的落差会让他们产生恐慌,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控感让他们无所适从。从前孩子大事小事都和家长商量,询问他们意见,也基本上会按照家长提出的要求去做。而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有了不一样的甚至离经叛道的选择,父母越反对,他们越觉得这可能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只不过墨守陈规的父母什么都不懂,却因为怕失败所以连尝试都不让他们尝试,因此他们越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他们这种行为和这种思想驱动下所说出来的言语就会让父母感到及其不适,迫切的想要再次抓回主动权,却发现事情早已超出预想的范围了。
其实简单来看,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人生过程。从学习他人经验听从他人安排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想要做自己思想的主人,操控自己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成长过程。其实每个人在这个时候的表现大都一样,不同的是父母对待这个时期孩子行为的不同反应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总之,不要觉得孩子突然变了,而是他们在经历一个成长过程,他所有的行为都是这个过程中会有的表现,不要不关心,但也无需过分担忧。
三、放低自己的期望,接受孩子的平凡和不优秀。
我常说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在和孩子交流时所站的角度更加客观,能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综合能力来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制定的目标也是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成的。而家长们的角度就会比较主观,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看到了孩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却忽略了一个人成长成才,学习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外,更不要将自己曾经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他是你的孩子,但不是你的傀儡,虽然你给了他生命,但这不意味着他丧失了选择过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权利。而你对他的期望一定是基于他本身的能力和他自己的目标。
另外,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孩子在某方面不优秀是再正常不过了,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双商在线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天之骄子,但这个世界90%的人都是平凡的,如果你通过多方努力发现孩子还是没有太多进步,你就得学会顺其自然了,接受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属于那90%的人群里面的。你的期望值就得相应降低。
四、站在孩子的角度。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希望孩子可以回报我们什么,只希望他们能够站在我们的角度,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而事实上,家长作为一个成年人,又有多少次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呢。就拿文中开头的这个家长来说,他总是说他的孩子学习不努力,没有上进心,还早恋。但其实就我和孩子的接触来看,孩子是非常上进也很想努力学习,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但由于自控力不强,那种内心上想要学习行动上却在玩耍的矛盾让他也时常觉得很失落,想要改变却又在原地踏步让他也觉得很无力,他也想要证明给父母给同学给老师看,他能行。但每次都因自控力不强而以失败告终。周而复始,再加上来自父母的不理解和责备,更让他内心觉得压抑,几经崩溃。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心理状态,给予肯定和支持,让他觉他只管努力向前,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培养一个孩子很是不易,但既然给了他生命,就要尽你所能为他以后的人生奠定好的基础。他可以不出类拔萃,可以不是人中龙凤,可以不是社会精英,但至少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一点拙见,不喜可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