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因为找工作和写论文的原因,2017年读的书并不多,读到的好书就更少了。但传统不能丢,还是想继续做下去,也是激励自己多看书的方式吧。
1.《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

作者: 布尔迪厄 帕斯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邢克超
出版年: 2002-11
ISBN: 9787100034883
文化资本的养成与传代繁殖,性质上更像一本资料集,但其中研究进行的方式和相关分析给人以不小的启发。
2.《1956:百花时代》

作者: 洪子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ISBN: 9787301153710
平实,理性,隐忍,洪子诚老师用他克制又清晰的语言把那个时代文学的艺术性与政治性的方方面面梳理地清清楚楚。对我来说,最佩服洪老师的是他的清醒,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再去写那个时代,难得有这样的“局外人”的视角。
3.《燃灯者》

作者: 赵越胜
出版社: 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3-1
ISBN: 9780193961289
“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文风或有些浮华,写作角度有些仰视,应该犯了写传记的大忌,但因为作者是以好友和弟子的角度去论述,倒也可以理解。这本书让我喜欢的是作者对自己思想发展的内外因素的细致梳理,同时,让人看到了在这种模式的时代下,知识分子除了犬儒状态之外的另外一种思想状态。聊以自慰。
4.9789571356525
5.《檀香刑》

作者: 莫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01-3
ISBN: 9787506320511
经典作品,传统又独特的叙事模式带来阅读的快感。
2016,我的阅读五佳榜单
1.《地方:记忆、想象与认同》(Tim Creswell)
2.《神话与意义》(列维-施特劳斯)
3.《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4.《欧洲中世纪史》(朱迪斯·本内特沃伦·霍利斯特)
5.《四书》(阎连科)
-
2015,我的阅读五佳书单
1.《新闻控制与反控制:”记实避祸“的报道策略》(陈顺孝)
2.《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任东来陈伟白雪峰)
3.《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基思·罗威)
4.《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吴飞)
5.《烛烬》(马洛伊·山多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