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跟同事玲姐谈到我们这代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她说自从嫁入别人家里之后,自己的婆婆过生日什么的特殊日子,她都很热衷去庆祝。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家里的亲生母亲生日,好像什么都没有给过,就连一句“妈,生日快乐哦”这么多年都难以启齿。
每每想到为另一个家的母亲庆祝生日,而冷落自己的母亲时,玲姐内心就觉得愧疚。
于是,在她妈妈生日的这天,她为那位生她,养她20多年的母亲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家庭聚会。为了成人之美,我接了她的工作,让她早点下班,去跟自己的母亲相聚。
其实,我很欣赏玲姐的为人,因为有了对比,知道如何更好对自己的家人,可以说,这是人往良性发展的一面。
但是,我今天想要探讨的是,我们主人公玲姐为自己母亲庆祝生日这件事情到底是因为愧疚去做的,还是真的愿意去做。或者说,这件事中,她,是主动,还是被动?
我们来举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原生家庭中,父母重来就没有为彼此过生日的习惯,他们只知道需要赚钱养活一家人。可以说,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让那一代人失去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的眼中,赚到的钱应该被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那些花里花俏的形式感上面。
现在,我们就以这个原生家庭为背景。如果我们从小是在这样子的环境下长大,大部分人长大后的习惯应该会是沿袭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极少数会有一个大的转折。
而长期带着父母们那一代勤俭节约长大的我们,如果有一天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习惯去迎合环境的要求,我们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到底是真心,还是愧疚?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长,2个小时吃饭,1个小时的加班,2个小时的朋友聚会,9个小时的睡觉时间,1个小时给恋人,0.5个小时给朋友,同事,最后剩下的0.5个小时还可能用于其他突发事件。可以说,我们留给自己父母的时间其实没有多少,就连半个小时都没有。
这个时候,你会因为我码的这段文字惭愧而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吗?还是说,我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电话一个星期打一两个就好了。
对于我来说,我比较赞同在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节奏的情况下,去跟自己的父母交流,不要随意去模仿别人的节奏,那个不符合我们的生活模式。有时候,社会环境给予人的期许很高,总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向大环境看齐,但是却忽略了人的独特性,每一个个体不应该为了所谓的价值吹捧而改变已有的行为观念。
人这辈子很长, 尤其是成长的这个过程很辛苦,不要什么都去追捧,该放手的东西就放手,不然累死的是自己,我觉得一个好的父母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真开心,而不是假开心,自己都过得那么惨,为什么还要学人家戴面具呢?不嫌累吗?
如果有的选,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活,先把自己过好了,再去想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