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无意间看到到了娱乐圈某流量小生的“大瓜”,出于好奇,我便顺藤摸瓜查了一下前因后果,但很快我便沉侵在这件事带给我的情绪里了。我一边谴责这个明星的行为,觉得这个社会烂透了,一边为举报他的姑娘担心,希望她能顶住的资本压力。
我时刻关注着当时双方各自的回应,翻阅着跟我一样的吃瓜群众的言论,搜索各种官媒自媒体对这件事的分析和态度。我觉得自己是在关心这个社会,并以此为荣。但我隐约感觉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直到晚上我看到南大杜骏飞老师的一句话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他说:“一切围观,都有成本——你关注什么,就会被什么所支配,即使你是在批判它。”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也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其实我早就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注意力却还是被不断出现的消息吸引。网络里信息是无穷的,看完这条,立马会蹦出下一条,因为算法知道你喜欢看什么,而我却照单全收,甚至不断去挖掘更多“不为人知”的信息。所以我关注这件事并不是出于对社会的关心,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只是想了解事实,看双方各自的几条微博或者信息梳理就足够了,如果要表达态度,我直接点赞或留言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却流连于更多的类似的消息。虽然这些信息大多是重复的,但我却乐此不疲。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关心”这件事,觉得自己的关注仿佛可以掌控别人人生,但事实上我自己才是被控制的那个。你以为你的态度很重要,但一个人远远不够,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赞或评论就能改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事物这无可厚非,但你的关注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将我们关注的事物称为“关注圈”,把关注圈内,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称为“影响圈”。
他认为,我们应该多做影响圈内的事,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无法掌控的关注圈内。因为这样就等于让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让自己的影响圈越来越小,也就是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越来越少。很明显这件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属于无法掌控的关注圈内的事。你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花在关注圈的时间越多,你无能无力的事就会变得越多。
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关注公共事务,关心是必要的,因为很多不良风气需要更多的人表态才能的重视和整治。但要适可而止,不能沉迷其中,让一件事占据我们太多的注意力,因为以很多人现在的能力即便你投入再多的精力也只能是一个吃瓜群众。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应该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这样才能不断扩大自己影响圈,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
想一想,每当一件事情被爆出来,都会引起全民狂欢,我自己也不例外,因为人都喜欢凑热闹。可是投入巨大的精力在这些事上,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会让自己失去思考的能力,被各种情绪和观点所左右。
一切围观都有成本,而这个成本就是我们原本可以用来思考和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
围观,还是要适可而止。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