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仅仅是得到某种东西付出的金钱时间与精力,更应该附加上我将来要使用驾驭这种东西付出的所有的总和。

1、成本,有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感情成本等等。就是做一件事情所付出的”代价”。任何东西都有成本,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一动不动的天马行空的想,也有成本,至少是时间成本。所以成本和回报的比可以用来衡量事情值不值得做。但成本又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做投资,亏损的钱有的人认为是亏损了,不光是资金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是很可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直要避免的事情。但长期投资能稳定赚到钱的人,把亏损看成是投资的成本,知道自己以后一定能赚到钱,对于亏损是能坦然接受的,不用刻意避免的。
2、原始社会当然有成本,至少是时间成本,打猎的时候因为打个兔子而放弃了野鹿的机会成本等等。
3、谁决定了自己的职业:自己选择职业时是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应该是沉没成本吧。因为大学读书4年,出来以后当然要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公司。那个时候计算机毕业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工作。再深入想想是否就是花的时间精力越多的方面,以后从事的职业就越接近这个方面的公司。
4、出国扫便宜货,基本上就是付出了时间成本,如果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以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变现,可能赚得更多。或者出国虽然染节约了资金,但是如果把格局放大,不光是金钱上的,包括时间、精力等成本,就知道是否该出国扫便宜货了。比如得到的大咖,会花时间和经历去国外扫便宜货吗?我看未必。而如果是老太太老爷爷有大把时间愿意这样做,给他们带来了包括资金的节约和情感上的快乐,那倒是可以做。
5、就拿出国买东西这件事举例子,比如我去日本背回来了电饭煲放在厨房的架子上。如果我做饭频率很高,能吃到健康美味的饭菜,相应的下馆子次数少了,就能省下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有时候出去吃顿饭 停车 排队 等上菜会消耗时间),这样就是人们所说的“买值了”,均摊成本就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