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移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也可以理解为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同理心≠同情心。同情,是一种主观上对他人的情感。比如,看到别人生病,自己感觉到很悲伤,因为悲伤愿意给别人一点帮助,比如给点钱,或者帮助别人找好的医生。但是,同情还不是“感同身受”。
你发过高烧吧?浑身酸痛,甚至会浑身痛得夜不能寐。你有了这个体验,下一次再看到别人发高烧,你就有可能融入到别人的情境中。你不仅看到他的体温是39度,你还能想到他的身体会痛。你想着他的痛,想着想着可能自己的身体也似乎会隐隐地痛,这就是“感同身受”。这个时候,你整个人所产生的情感就不仅仅是“同情”,而会生发出一种同理心。
那么我们举行某一个大型的活动时,是否也要从客户的视角来思考,让我们所举办的活动更好的来满足于客户的需求呢?如何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举行百人的活动,到场的人员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亲密感,想达到亲密感我们要如何来搭建场地、如何摆放座位、要不要打地台呢?会搭,但是仅仅搭20公分的地台,目的是保证最后一排的人能够看见主讲人,但是主讲人没有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因为百人的活动主要是亲密感,我们要的是促膝谈心,虽然是100人,要让参加的人员感觉到我们是一伙人,这是一个家宴,是一个聚会;那若是500人呢?500人,解决的是让参与的人员感觉到的是干货感,也就是交付给大家能带走的东西,大家有收获感,感觉我来了,有带走的有东西,这几个小时没白花;那1000人左右的活动呢?1000人的活动解决的是参与人的 参与感,大家来了,这件事跟我有关系,我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份子,不是来凑热闹的,要有参与感,要搭建台子,要搭建合影的地方。要有大家互动的地方,搭建台子不是为了搭建品牌而设,而是大家来的时候有事干;5000人以上的活动,用户所需要的是仪式感。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处处从同理心的这一视角去思考处理事情,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可以做到与周围的人与事更好的相处,达到他洽呢?
晚安,有些语无伦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