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海拾贝.精品诗文文惠书屋芳草集
诗经中的秦地风俗(江村意象)

诗经中的秦地风俗(江村意象)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2-18 20:43 被阅读0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摘自《诗经·秦风•蒹葭》

作为一个生命体的芦苇有着自然的感召力,青青的苇叶变得苍黄甚至枯死,苇叶上夏季的晨露在此刻凝结为白霜,只有蓬松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出几分诗意。

一株摇曳的芦苇、一束飞扬的芦花曾醉倒了许多文人墨客:

——唐人司空曙在《江村即事》一诗中说:“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就让这艘渔船在水上随意地漂泊。此时,夜已深了,月亮也坠落了,渔翁也倦了乏了。那就不系就不系吧,即使夜风吹来刮去,最多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浅水边。

自然,该诗也留下了潜台词,那就是渔翁明天怎么办?他想,大不了,自己跳进水中,慢慢地游过去,说不定在哪芦花飘逸的地方,鱼儿更好钓呢?

滨河村落

——南唐后主李煜在《望江南·闲梦远》中写道:“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无边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萦绕在洒满月光的高楼周围。读者会问:此时的人呢,是否会泪洒在冰冷的暮色里?一个“孤”字,内心沉痛与凄恻尽在不言中……

滨水村落

——南宋范浚写了大量江村意象诗,似乎以芦苇为背景的诗歌似乎没有。我们来看这春题为《雪晚晴出西村》的诗歌:步展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鹑鸠啼。堕残白犹明树,着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写的是梅残柳芽暗黄的初春时节、黄昏时段,鹑鸠鸣啼,此起彼伏,江天连成一线,江潮一浪更比一浪高,慢慢地吞噬掉沙滩,而所有这些动人心弦的景象,却被出西村在横桥上肃然站立的老者看到。

陈水河整理于2024年2月19日晚上

相关文章

  • 古典诗歌中的“风与季节”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风是出现最早的意象之一。在《诗经》中,就有二十多处风意 象。而到了唐诗,风意象已经多达...

  • 【诗写作课3】一堂课学会写出好诗句(下)

    黄梵巜诗写作课》学习笔记 四,用客观意象如何写诗? 巜诗经》中的诗句,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恰恰得益于客观意象的描绘...

  • 《江村经济》读书记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开弦弓村的调查报告。它涉及中国南方农村的风俗,地理,文化,经济方面的内容。...

  • 来的是不是客

    八叔是徒步来到秦巷村的。 他到秦巷村时已近中午。那天阳光明媚,太阳暖暖的,柔柔地抚摸着蜷缩在秦巷村那块麻石板上的两...

  • 《诗经》与嫁娶风俗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距今两千多年了,然则其中很多篇目,读来仍感亲切,写得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 以《桃...

  • 诗情花海美词《江城子》欣赏

    江城子, 诗情花海作 金童玉女赶阳春, 入江村,路缤纷。 柳暗花明, 大地长精神。 煮酒弹琴能醉客, 风俗说,...

  • 意象美学的践行者

    意象美学的践行者 意象美学的践行者,自诗经开始,如《关雎》《小星》等,到后世的王维,李清照,孟浩然等都很典型。近代...

  • 听《诗经》,欣赏古人恋歌

    《诗经》产生的时代,诸侯国之间交通相对闭塞,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比如在男女关系上,卫地是男子追求女子,郑地则是...

  • 《古人的“佛”系生活》

    网络中四 2018.6.2 持续分享324天。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

  • 古诗诵读与对联分享‖《清明》

    一、古诗经典诵读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中的秦地风俗(江村意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oa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