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意见》中还明确提出,外出务工父母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等。
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是什么状态?
一位知乎网友说,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是:自卑,隔代教养,家庭矛盾。
最让我痛苦的是,当你奋力想往前冲时,你最亲的人总会时不时在背后捅你几刀。身边的同学,可以专心做对未来有意义的事,而我却不得不沦为一个兼职学生。即使有同样经济情况不好的,起码他们的父母支持他,累了有港湾。学费自己给生活费自己出,其实我都无所谓,有父母的关爱对我来说就足够了。但他们总会让我觉得,如果我未来过得稍有不顺,他们总是最快冷眼旁观的人。
农村留守的这部分孩子的辍学率十分惊人。
农村的孩子其实不蠢,但是没有学习氛围,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群孩子在很小就埋下了厌学的种子。农村读书无用论盛行,因为有钱的都是早早去打拼的,他们都觉得出去做生意比读书强多了。
他的新年愿望,是爸妈回家过年
2月5日,河南确山县双河镇韩楼村,留守儿童一帆从集上回来,把买来的全部年货都摆在了桌上:3盒鞭炮、一袋烟花、一盒彩笔和一副筷子、勺子。
2月5日,一帆和奶奶一起贴福字。
2月4日,一帆站在日历边上,计算着过年的日子。
2月4日晚上,确定爸妈不能回家过年,一帆看上去有些不开心,奶奶逗他开心。
农历腊月二十六,正好赶上立春节气,阳光洒在一帆和奶奶身上,显得很温暖。一帆的爸妈在上海打工,没有回到老家。一帆就和奶奶一起过年。
一帆属猴,家住河南确山县双河镇。双河镇处于确山县和正阳县交界地区,离县城将近50公里。上学不方便,家里人就把一帆送到邻镇的杨店博源小学。一帆现在读五年级,学校是寄宿制,吃住都在学校,一个星期可以回家一次,每学年收费1700元。
一帆的爸妈在上海打工,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了。全校200多名学生九成和一帆一样,爸妈常年在外地打工,无法陪伴身边。
爷爷去世时,一帆还没出生。一帆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现在一帆和七十多岁的奶奶一同生活,家里的一切都是奶奶操持。
“一帆出生后没多久,他妈妈就出去打工了,先是去南方,后来嫌工资少,前两年又去了上海。”奶奶说,“一帆从小跟着我,没得过大病,身体好着呢,现在学习也好,今年数学还考了100分”。
说起孙子来,奶奶好像才能打开话匣子。关于过年,奶奶却说得很少,“我们两个人好过,就是这两天嘛,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赶集不用买什么,就两个人,吃不了多少”。
去年,一帆跟着二姨去了一趟上海,坐了一天一夜的大巴车,一路上一帆晕车晕得厉害,多次在车上呕吐。
在一帆看来,上海并不好,爸妈在上海的住处只能放一张床,还没有家里老屋的客厅大。夏天屋里很闷,没有空调,坐在屋里汗流浃背。房东怕浪费水,不让一帆去洗澡。一帆在上海没有玩的小伙伴,整天坐在爸妈的住处,哪儿都不能去。东方明珠塔、外滩一帆都没有去过,他只是记得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一次东西。
如今,一帆和奶奶的春节很简单,也很清静。白天一帆要么陪奶奶一起赶赶集,要么出门跟同村的小伙伴玩耍,到了饭点就回家和奶奶一起吃饭。一个菜,两碗稀饭,就是他们的伙食。到了晚上七八点,一帆就抱着手机,等待爸妈从上海打电话,奶奶也坐在旁边,等着听儿子的声音。一帆说,他希望爸妈能回来过年,但是不回来,他也理解。就像爸爸电话里说的一样,不回来过年可以把车票钱省下来,寄回家给一帆上学用。
如果打工,请把妈妈留给孩子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对云南、广西、贵州、山东、河北、甘肃六省农村地区的两千多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乡村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后指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
《白皮书》指出,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而只要保证每周1到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
《白皮书》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国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从东到西明显上升,其中西北地区最为严重,无论是“烦乱指数”(对于现状的焦虑)还是“迷茫指数”(对于未来的焦虑)都达到最高,西南地区次之,中部再次,东部最低。
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均普遍高于男孩。《白皮书》认为,女孩发育较早,心思更加细密、敏感,更多内向不轻易表露,因此留守带来的心灵创痛无论是深度还是持续程度都会更加明显。
根据《白皮书》的建议,通过阅读、玩耍、适当做作业、保证妈妈的陪伴等方式,可以帮助和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调查显示,阅读不同于作业,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而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除地域之外的首要因素,因此阅读比游戏、看电视等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提升更加有效。
另外,调查还发现,每天1到2个小时的玩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孩子的“烦乱度”,但整天玩耍的孩子“烦乱度”更高,与之相应,每天做1到2个小时作业的孩子心理状态最佳,但随着作业增多而变差。调查还发现,无论是妈妈单独外出打工还是爸妈都外出打工,孩子的心理状况都明显差于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孩子,专家呼吁,如果实在要去打工,请把妈妈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台铃梦想公益希望家长们能够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毕竟一个完整的家庭成长环境才能塑造出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灵。
注: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