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没有目标,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可以要些什么
六年前我还在读大一,有一位复旦毕业、在上海工作的学长听说我在读会计专业时,问我“想不想去四大工作”,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四大”。他当时很惊讶我不知道四大是什么,我高中是在重点高中的实验班就读,大学读的也是所在专业排名全国前三的知名财经类院校,我对专业对口的知名企业居然一无所知。
我也是真正意识到需要对自己毕业能够去哪里及之后自己要做什么至少也是需要一些了解的。来自东北三线小城的我那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了解仅限于“国税局公务员”和“会计”。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视野”上的差距。更实际意义来说是对于职业发展,我连想都没想过。
高中同班同学有四分之一都在我读的这所学校,绝大部分读的都是会计学专业。已经毕业的我现在再看高中同班同学,如果没有在读研,除了我和我们班个别几个在民企和国企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公务员。考上公务员对于绝大部分文科生的父母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根深蒂固地。现在的我在一家大学生商科求职培训的初创公司工作,相对于我很多同学已经算异类了。
你对职业的想象力有多大,你的职业发展才会有多少可能性。
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一位前辈的女儿(香港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在香港的摩根斯丹利实习,听到她现在一个月的实习工资3.8W人民币的时候,我是羡慕而震惊的(因为毕业后一年内,自己也是升了一级)。我经常听说投行的工资高,或者工作中在一些资料里看到,但是对投行的工资高还是没有概念的。当真真实实发生我身边,而且只是实习生对我来说,还是很有触动的。在我接触到越来越多在投行工作的人才真正意识到,之前太久在二线城市被灌输刚毕业在当地工作拿6、7K工资已经很好的概念太久了(我也知道很多刚毕业的同学在二线城市的外企并没有拿到这个数字),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天花板——被现实环境的当下困住,而不知道自己还会多少的可能性。
当我做求职培训这个方面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时,我才意识到对职业的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可能知道最好的是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所以我的努力全部都在围绕这个点在进行。我如果没有对行业的全局观,就不知道学了这个专业可以去做什么,或者是想去的行业是什么样、都可能有什么样的职位。
更重要的是,我连在这个行业最好的岗位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一定是真的想从事,但连知道都不知道。而不是别人给了一个点,我就直接想要如何去抵达。有的时候,你对职业的想象力有多大,你的职业发展才会有多少可能性。
大学的你,有哪些途径可以获知信息
大学的实习,真的是最低的试错成本了,你可以通过不同的实习,不停探索不同的行业从而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点最终在哪里,而这些在另一个方面来说,都是在不停地拓宽你对职业想象力的途径。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们说的更多的是最好本科先去四大做跳板,然后再跳到券商、咨询公司之类的。在我到上海工作之后,发现我自己的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后也在券商或咨询公司就职。老师们也有可能推荐实习或者全职工作给学生。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我想鼓励那些不在一线城市读书的同学们尽可能能来北上广实习,至少也努力投简历和面试。因为一线、二线城市差距巨大,并且在企业能够处理的案例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只有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件,不停地为象牙塔里的你打开现实世界的一面面。或许,幸运的是你发现这份工作是你的一生所爱,也可能到最后你发现“累觉不爱”转身放弃。这些都是你探索你职业可能性的必经之路,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
正确的对待求职机构及其他辅助机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求职机构进入到高校做讲座,或能够获取到很多在线讲座的信息。在不影响正常上课多听一听讲座还是有所裨益,但是也要辩证理解所传递信息,当我真正进入到这求职培训这个行业里,我发现是在大学里的我想法有很多局限性。个人认为对求职机构讨厌或者依赖,我认为都不可取。
求职机构并不能给你真正做职业规划,它能够帮助你的是当你明确你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帮助你去做实现你的目标的计划,而不是帮你设定目标,不考虑你内心需求做“正确的规划”。它能够帮助你设定最接近你的目标是哪一个公司的哪一个职位,它能够帮你看到两年内的发展是什么样,但不是帮你看你一辈子的职业发展是什么样。他能够帮助你搜集你搜集不到的信息,为你节省求职搜集资料的时间成本和帮你去掉走错方向的可能性。
你要知道,在你的求职过程中,唯一始终能够真正影响结果的只有你,任何辅助机构能够帮助你的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是你原本有一米六的身高,你在求职机构的帮助跳一跳能够够到放在一米八位置的东西,而不是你只有一米二,在求职机构帮助下,你也能够到房子一米八位置的东西。
这个东西具体来说,就是技巧,但绝不是捷径。
记住,牢牢的控住住你职业选择的主动权
最重要的是对于职业这件事的主动权你一定要始终放在你手里,不是你的父母,不是学长学姐的建议,也不是求职机构的手里。你的父母,你的学长学姐,求职机构,或者说你有过的实习经历,只是帮助你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职业可能性。不要指望任何一个人能够给你一个完美的规划,然后你按照这条路来走,只要不出错就一定能赢,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运气这件事情。你只能增强你个人努力的因素,使你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说到这里,我连“我有一个双非朋友去了摩根大通”励志故事都不想讲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可复制性,而这些不是单一的元素决定,比如学校专业、成绩证书、实习志愿者之类的,可能这里有运气的因素,也可能有其他优势的隐形因素发挥了作用。
职业想象力你要有,但是你想要不想要、适合不适合、能不能做到,这是另一件事情了。
因为决定你人生的,始终都是你自己一个人。
你的职业想象力有多大,你的职业发展之路就有可能有多广。最怕有关职业这件事,你连能选择的可能性都不知道,连努力都没有过。早一点知道,你至少还能提前做准备,别等到后悔莫及。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