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在“行~知~行~知……”螺旋式上升的路上

行走在“行~知~行~知……”螺旋式上升的路上

作者: 草木小琴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18:53 被阅读0次

        说起如何让学生在学校能健康成长,在课堂上能掌握好老师所讲的内容,在课前能主动预习,在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在考试中能拿到好的成绩,最能诠释这些个“能”的道理的莫过于“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古语。谁说的这句话呢?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在他的《学记》中提到的。《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亲其师,信其道”的下句是“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作为老师如果在“亲”“尊”“敬”者三个字的内涵里好好思考一番,能够悟出其中的为师教导,在自己的行动中点点滴滴的表现出来,那么你的“道”“教”“行”便是对学生最好的影响,自然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教导来说,甚至可以达到俗语所说的“不抹油自转”的效果。这里的关键是“功夫在课外”,作为教师要行走在一生不断地学习,勇于探索,静心修炼的路上。

        作为学校呢?我觉得要把这三句中的词替换一个关键的字,那就是把其中的“师”换成“校”,然后在“校”的层面上思考如何让老师们做到“亲其校,信其道;尊其校,奉其教;敬其校,效其行”。“校”在这里既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即学校,又是一个具体的人,那就是“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尤如看到毛主席领导出来的中国与邓小平领导出来的中国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一样,尽管领导的都是中国人。所以说,如果能在“校”“校长”的层面上做到让老师们“亲其”、“尊其”、“敬其”,“信道”“奉教”“效行”的效果自然发生,成功地办好一所学校就成为可能。

        如何让老师们做到这些?校长的“德”“能”“勤”是自然的感召力,但把握教师这个既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人,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人性所在成为关键。

我们可以说,“你学为人师就要身为师范”,“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责任重大”,“你要有爱心,你要无愧良心,否则你就是误人子弟”……等等这些对职业的要求都可以产生或多或少的教育与管理效应。但是这是表而不是本,这是要求而不是行动。作为教师,他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有着和普通人一样七情六欲的人。所以,深刻理解人性才是根本,在理解的情况下,满足人性的基本需求,然后发展每个教师的理性思维。让他们既明白职业的重要性又能主动投身到对职业的奉献中。作为校长,在对工作和生活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因为那是专家们经过专业探索,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做证明而研究出来的专业理论,是人与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循规律就不会出轨,在轨道上创新就是发展。

          我觉得一个教师的基本需求无非就是在物质与精神两个范畴中。就物质层面而言,行知宏现行的工资待遇、食宿条件应该说是很好的达到了每个走进行知宏人的预期,有的甚至是超预期的满足。这源于武总超于常人的远见与胸襟。如果能把校园环境、教室环境、食宿环境打造成一个“绿色生态园”般的环境,那就是一所在物质方面独居品位与特色的雅致校园。环境诱人、环境育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建议让师生们养成培养绿植的生活习惯,因为养绿植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就精神层面而言,一方面要满足每个教师对自己专业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老师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毛主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指导方针加以应用。

专业提升方面做到严肃紧张。目标就是“打造一所学习型的学校”,纲领就是“只有教师的终身学习才能成就学生的学业水平”。行动就是(1)每一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既要守时还不能虚度,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起来(2)考核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是查教案,是检查其对作业的批改与学生的面对面指导,(3)结合实际学理论谈教学的严格的教研学习制度雷打不动坚持始终(4)把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与引领者的责任捆绑在一起(5)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经典入手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精神成长与心情愉悦方面以团结活泼为导向。用制度化、责任化的方式让老师们在紧张的教学教研之余有适合展示自己兴趣特长的平台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舒展身心。设立(1)每日一歌,每日一画,每日一诗的教师展示平台,(2)每周一体育赛事,可以是规范的比赛(乒乓,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趣味体育比赛,(3)每月一演讲,演讲主要是让老师练习思维、口语表达、不怯场等能力,演讲内容可以设及方方面面,不单纯是教学内容。

这样的活动,用一年的时间坚持后,就形成了行知宏教师的“校园学习与生活”课程。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所以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既人性化又科学合理的。当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生活氛围时,师生的不断成长就成为可能,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炼,在提炼下指导的“行~知~行~知”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模式就会形成。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需要不断求索,更需要有耐心等待的定力和信心。我们既要相信种子,更要相信岁月。

这里想到的是在建设教师队伍层面上的几点浅见。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样需要一个整体框架的构建。“晨诵”模式在思考如何作为一个校本课程来开发践行。

相关文章

  • 行走在“行~知~行~知……”螺旋式上升的路上

    说起如何让学生在学校能健康成长,在课堂上能掌握好老师所讲的内容,在课前能主动预习,在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

  • 《行知路上》

    “人民穷,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陶行知如是说。行知...

  • 关于知行合一的思考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

  • 知行合一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林妈第二课-做减轻压力的父母之复盘篇

    知而不行,等于未知 何为知行合一?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走在行知路上,做一名更精彩的新时代乡村教师。

    风雨兼程四十年,教育初心未曾变。 一直走在行知路,力图打造行知园。 行知小学精气神,行知理念先践行。 校风学风教风...

  • 陶行知谈行是知之始

    关于知与行的关系,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陶行知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南京营行知情 身未动心已远

    对于行知并不陌生,那是缘于陶行知先生;对于行知非常陌生,那是远在南京行知基地;对于行知无限渴望,那是...

  • “知行合一”论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如果深谙知行之理,若说知,行已自在其中了;若说行...

  • 《传习录》初鉴 其三

    引: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南川子曰:此亦震铄古今之言也!知以行成,行以知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在“行~知~行~知……”螺旋式上升的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sb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