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良好的心态
写作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前期没有阅读量和关注度都很正常,很多大牛写作初期的文章也是无法细读的,但可贵的是他们都超乎寻常的坚持,基础写作量在10W+以上才小有名气。
在写作这件事上,没有速成和一夜成名可言,所以摆正心态很重要,正视自己所处的阶段和发展路径。
二、认真对待每一次下笔
每个人的写作初衷不同,很多人写作是奔着成为专栏作家和签约作者去的,这样受到的资源关注更多,也可以实现自己出书的愿望。
每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更值得认真对待,结果虽然美好但这个过程必然充满挑战和艰辛。
我的建议,前期不妨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来培养,每天有意识的记录和输出一些想法和知识,不必言辞华丽、结构考究,只要言之有物、逻辑清晰、态度真挚就可以。
既可以由此总结自己近期所做的事情,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如果分享给大家,那就坦然接受鼓励和批评。
不管以后要从事哪种行业,在落笔的那一刻,把自己当成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丝毫马虎不得。
认真,本身就是种打动人的力量。
三、多看、多总结
可以通过管理专题的方式,多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建立与其他作者的联系。
给其他文章评论的时候,感悟为主鼓励为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与作者观点相悖,也尽量不要恶言相向、人身攻击。
时间长了,看的多了,你就知道那些好文章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被读者所喜爱?那些爆款文章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写作规律和技巧。
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才叫真知。
通过与作者的简信沟通和评论,既输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曝光率和传播度,万一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就是更大的收获啦!
四、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长板
在度过前期的摸索和习惯培养的阶段后,找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专注深入发展,并保证高质量的输出。
此时,才是可以关注粉丝数和阅读量的阶段,通过这些数据的增减,可以折射出自己的技能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自身的价值是否能给别人带来实质帮助?
我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发光倒在其后,关键在于,你得先把自己炼成金子。
现在经常被媒体提到的一个词是“跨界打劫”,很多人为了赶潮流,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懂点,但什么都不专业,这种情况下除了增加点谈资,到真正做事的时候,很难拿出出色的业绩。
大道至简,大道也相通,只有把一个领域彻底吃透搞懂了,再把理念和精髓转移、结合到其他领域,才是真正的“跨界打劫”。
五、多矩阵发展
这个“多”不是指内容,而是平台。
不止简书,像微博、百家号、头条、领英等,在有精力管理的情况下,可以都注册下账号,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
对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和作者,不吝关注,三人行必有我师,大V也有大V的长处,多观察多总结,总没错的。
但各平台的精力分配应该有所侧重,比如重点运营其中两三个平台,其他当做补充。
各平台内容可以一致,也可以根据网站的特色各有调整。
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很多在简书写作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是想把写作当做一项事业来做,还是要在工作时间以工作为主,专注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可本末倒置。
工作没做好,而把写作当做一种逃避和宣泄渠道的话,写出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写作是一种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收益的事情,这个期间,做好工作可以保障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不受影响,任何孤注一掷的行为都是痛苦而孤独的,所以,想要享受写作慢慢绽放的乐趣,就别把自己逼到绝路上。
七、认真阅读投稿要求
很多作者发布文章后,都会向相应的专题投稿,有时简书也会自动推荐一些专题。
每篇文章只有5次投稿机会,被专题收录的越多,文章的阅读量也就越大。
但很多人因为盲目给专题投稿,被拒后无法撤销,白白浪费了机会。每个专题的主页都有明确的收录要求,即使文章写的很好,不符合要求的话也是会被拒的。
而且在排版也要用心,审稿编辑也是读者,如果排版乱七八糟,给人观感不佳,也是会影响收录的。
知彼知已,才能提高文章被打开的几率。
八、做好系统持续的内容输入
很多作者辛辛苦苦写了几万甚至几十万字,但对应的关注度和粉丝却上不去,什么原因呢?
打开一些文章,你可以看到长篇而无序的流水账,每天鸡毛蒜皮的记录,无深入思考、无提升总结,既无价值也无特色。
可能有些作者只是把简书当做一个日记本,随便写写画画,既不要求自己成为作家,还能省点草稿纸,这样的态度我们也认同。
但如果你对自己还有点要求,就要认真对待发出去的每一篇文章,即使文笔拙劣,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就有成长的潜力和空间。
之前听一个作者的分享,她说自己写了2个月后,突然发现无事可写了。
写作就像池塘的水一样,如果没有流入只有单向流出的话,这个池塘迟早要干的,所以要想文章言之有物、细水长流的话,一定要保证内容系统持续的输入。
最后,做事如做人,写文章也一样,你的人生都藏在你的文字里。
愿你认真对待人生,也认真对待每一次写作。如此,你的笔下终会开出一朵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