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重组课堂
“批评”孩子之前一个重要的举动,很多家长没意识到!

“批评”孩子之前一个重要的举动,很多家长没意识到!

作者: 妃同寻常的你 | 来源:发表于2019-09-15 21:14 被阅读0次

像往常一样,早早吃过晚饭孩子下楼去玩了,带上她的“吊床”。这个吊床是五年前她用的,还能盛得下她,明显现在是公益拿下去给那些比她小的小伙伴分享的。

排队玩吊床

下去给孩子送水,在旁边陪闺女玩了一会。

这个游戏是大家排队玩吊床,看她正井井有序安排大家。

玩着玩着有一会,闺女不高兴了:“我的吊床,我说的算,我说玩多久就玩多久”!这句让我听到了。及时纠正说,闺女,可不能这么说哦,要积极与小朋友们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轻声细语的“批评“了一下。

其实看得出,她还是不太开心了,说着说着,我就走了,规定她再玩半个小时也该回家了。这时候她卸下了吊床,让我带回,我明显感觉到,闺女不想让大家再玩了。

半小时后,她按时回到房间,喝了几口水,吃吃水果,坐在我边上,聊起来刚才的事情。

我还是语重心长的说了说她:“今天那句话说的确实不太合适,有失大雅,不太像平日里落落大方的闺女呢”。

闺女这时深入问题核心质问我:“妈妈,那些家长在的时候,一直让他们的宝宝在上面玩,我一直没有玩的机会,你老是说我让我忍让着他们,让他们玩,但是,他们就一直玩起来没完,我真的没机会玩,这是我的东西,我竟然没机会玩,我真的不开心”。

我认真的听了孩子这段陈述,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所在。原来是有一些“大人”破坏了“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打破了孩子平衡的世界。

原来一味的让孩子忍让也是不合理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里面是有“内情”我们不了解的。

我们思考了一下,类似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原来是“规则”没有制定,一个10岁的孩子,在面临与“不讲规则”的大人的时候,只能通过这样的语言“这个东西是我的,我说玩多久就玩多久”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最开始女儿是设定规则的,大家排队按顺序上吊床,但其中有几个小朋友的奶奶在,就很久没有让小朋友下来的意思,其他有家长的小朋友也一拥而上,闺女自然被“排挤”到了一边。其实她也还是个孩子,她在这样热闹的场景下,也想跟他们一样去上面躺一躺。

而最终她却没有机会,妈妈在一旁还强调让她忍让。

我发现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批评之前的“理解”,虽然我批评的并不深,但回到家里仔细想这个问题,我更应该理解她才对,先去观察她的情绪,这情绪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再做“疏导”才是更合理的。

聊着聊着,找到了问题所在。女儿说,以后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原来孩子解决刚才问题的办法只有那一个,起码仅仅也是10岁孩子能想到的方法,就是通过“我的吊床,我说的算,我说玩多久就玩多久”!这句话。

我站在她的角度,“理解”了孩子的困惑。原来解决这个问题上她遇到了困难。

随后分享我的观点:

1、玩之前设定规则,拿出你的手表来“计时”

2、你用分钟来计算每个人玩的时间,时间到,当前这位小朋友就要让给下一位小朋友

3、同时提示: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我有权利让他不参与游戏的玩耍

4、同时向有小朋友的家长声明,家长必须遵守

5、如果家长违背,你可以提示家长“阿姨或奶奶,时间到了,我们都要遵守规则”,我想很多家长会遵守的。

6、你自己也要遵守,不能因为东西是自己的,就“开小灶”

7、设定“奖励机制”,谁守时给他多玩一分钟的奖励,这样就凸显出你是“吊床”的主人,而代替了“我的吊床,我说的算,我说玩多久就玩多久”,这样“霸气”的言语。

说完这几条规则,闺女开心的笑了,妈妈:“你还别说,你这么一说,我就觉得我刚才那句话说的确实不合适了”。“而且,妈妈,你真的太理解我了,而且你教的方法让我很受益。”

所谓言传身教的深层意义就是这样吧,先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给她方法,而不是“劈头盖脸”盲目的批评指责。

呼吁各位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多站在孩子角度,从先理解再批评的视角与孩子沟通,她不仅会意识到自己问题,更是希望父母给予她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案。

“换位思考”和“理解”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大前提。

与大家共勉!

2019.9.15 场景记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孩子之前一个重要的举动,很多家长没意识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yt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