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第23天#
1.入门:兴趣和习惯>内容
友邻优课替你读书中崔冕老师提到“the impulse to educate is almost always the enemy of good children’s literature.”(Wild Things:The Joy of Read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an Adult, Bruce Handy),与其直接从莎士比亚开始让他的兴趣萌芽都被拔掉,不如从他喜欢的奇异小故事开始,让他养成在闲暇时间阅读的习惯,这样随着萌芽的发展,即使一开始会有偏离,但也可以浇灌让他茁壮成长,在思想深邃后替换成你希望的方向,而不是有这些时间的时候想的是打游戏。
2.养成:适合可行的方案+脚踏实地
在路上根据时间段的不同选择“通勤书”。
10~20min可以选择听一篇喜马拉雅的专栏;30~40min可以选一本短篇小说集等等
对于你选择要坚持的习惯,一定要制定好你认为可以落地的方案,即能预想出你在执行时的图景。就像再次在图书馆偶遇的那三个准备考研的法律系学生,其中一个人评价“他是努力型的人,只要是他报名的考试一定都会好好准备,之前六级590分,他也在外面报了班,每天背单词,现在要考托福又出去好好学了。”我们一定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至少让它的收益回报率在平均水平以上。
3.内化:反思价值+融入个人属性
及时整理构建成自己的逻辑体系,能够作为底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从小说中看到任务在困境抉择时的最终选择和结果,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可以从名人传记中获得他们人生决定性瞬间的启迪,和不凡人生的激励。
可以从方法论的书籍中获得干货,并将它实践化、内涵丰富化,为她增加上个人的案例。
【个性化】大家在历史课上学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高铁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引进来”高科技、我们没有的技术,但始终秉持着借鉴但是要中国化、坚持自主创新为导向(不是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用,而是看看自己的实际问题跟别人有什么差异,别人的方法怎么得到的,那些技术和思路可以借鉴,那些需要我们自己“绞尽脑汁”认真思考从而去突破的),最终实现超越式的发展,让足以适应温差湿度差异极大的北京广州之间的电气和空调系统的技术、在湿软凹陷黄土地上穿行的防沉降技术最终“走出去”。
【泛学的经验】
中国在2003年已经提出构建自己的高铁系统的构想,但中间经历了几次独立研发的失败,一直拖到2009-2011年左右才有了重大的突破成就。然而,罗马非一日建成,我们在长春客车厂、“中华之星”动车组等等的“失败”中,积累了技术基础和人才队伍,这也为后期的研发提供了保障。

P.S 这几天睡得比较晚,没有安排好时间,导致早上晚起,进入了vicious spiral,但也焉知非福,我有了机会去跳出过去赶任务的时间轨道,去分析自己真的想做什么,什么能真的对我有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