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那些事儿历史.地理.人文历史的天空
日本对华政策的视角-从满蒙开拓团的历史着手

日本对华政策的视角-从满蒙开拓团的历史着手

作者: 6f7303428dc6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20:34 被阅读8次

最近看到了一位在陕西农村去世的日本遗孤的报道,这名日本遗孤是在日本侵华时来到中国东北的,后来嫁给了中国丈夫,并最终定居在陕西,一直到去世。由此引申而来的则是一段几乎不被人所了解的历史,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政府有组织的移民中国东北的事实,这正是日本遗孤问题的出现的最初源头。若从此处来看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似乎也有一种独特的视角。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很难一两句话讲的清楚,也很难用好或坏这样的二分法看待,双方国民的感情其实更复杂,但是作为搬不走的邻居,两国之间似乎迈不开,只能开启两国社会各界共同的智慧,寻求双方国民未来的和平相处之道。东北作为中国最先沦陷的国土,对于这一块地方,日本政府有着非比寻常的目的。1932至1936年期间,日本一共向东北进行了五次“实验移民”。移民团在中国东北的主要职能“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的现实势力,充实日满两国国防、维护满洲国治安,并建立以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1936年8月25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宣布,将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有组织地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提出了10年时间内移民100万户,约500万人的计划。

了解的日本移民东北的计划,那么我们便能了解日本背后的目的。为了实现长期控制的目的,仅仅军事占领和扶植傀儡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手段则是移民充实,待到日本人占据东北的大多数人群后,便改变了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这一块领土被成为了日本长久占据的领土,成为既成事实,这项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不知日本政府的智囊是不是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启发,因为秦代实现对岭南地区的占领,也是先通过军事占领,然后派遣50万戍卒移民,宣扬文教,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最终使岭南地区归入了华夏的版图。

日本满蒙开拓团似乎也有此功效,难怪都说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第一步军事占领东北,但是这种占领不是稳固的,随时要受到当地人的反抗,需要扶植当地代理人组建傀儡政权,听命于日本当局。第二步,开始从日本本土组织人口迁往东北,一批又一批的到来,此举可有两重功效,一为提供兵员和财源,一为作为军事力量的补充,巩固占领地成果。第三步,宣传日本文化,废除中国文化,确立日语独尊地位,从文化上消灭当地民族意识,诸如此类的措施日本已在台湾娴熟地使用,台籍日本兵便是一例。第四步,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占领,日本或者拥有日本意识的中国人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日本便开始策动该地区投票并入日本,进而完成了领土的并入工作。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

满蒙开拓团

可是上天并未给日本人足够的时间,日本很快战败,日本政府的计划便已失败,成为了一纸空文。这可苦了那些迁往东北的日本普通人,突然之间成为了国家的弃儿,无处可逃,剩下的只有死亡,在逃难途中,在日本军人逼迫自杀中,在病魔前,大批的日本人死在了这异乡的土地上,成为了日本政府战争的陪葬品。客观上来说,这些日本人也是日本政府战争中的帮凶,是日本政府计划的实施者,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角色,使得他们非常尴尬。他们战争后往往成为了仇恨的对象,遭受当地人的报复,和敌国军队的一部分对象。但是又有一部分日本人的子女又是幸运的,他们被中国人收养,免于死亡,活了下来,最终成为了日本遗孤问题。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日本遗孤,受到了中国养父母的悉心照料,参加了工作,组建了家庭,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解决在华日本遗孤的问题提上了日程。此后一批又一批的日本遗孤返回日本定居,截止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日本遗孤已经返回到日本,事情看来似乎已经得到完美的解决。但是,这似乎存在一个道义上的问题,即中国作为战争的受害国,而且战后又抚养了这么多的日本遗孤,日本政府并没有为此做出真诚的道歉、忏悔。在回到更大的角度上,虽然国家层面上,日本政府免于赔偿,但是民间呢?难道这种赔偿和道歉不应该吗?这是无数个中国人会质疑的问题。

在日本的文化中,似乎很难找到愧疚的词语。有人讲在东亚三个主要国家中,日本人讲究忠,中国人讲究义,韩国人讲究孝。我觉得很能看出来这三个国家的民族性格。日本人的忠的核心便是武士道精神,对领主、对天皇的近似于痴的愚忠,所以当决定发动侵略战争时,日本人几乎很少有人去质疑其中的正当性,而是纷纷参与其中,包括这些满蒙开拓团的日本移民。而中国人,即便在国仇家恨面前,仍然保留了怜悯的大义,并没有把愤怒迁于这些日本遗孤,是一种真正大爱,体现了以德报怨。或许是在这种生存环境长大的,许多日本遗孤的身上也能体现中国人的这种民族特点,反而回到日本后觉得格格不入。

日本人民族性格菊与刀

那么,这种文化特质迁移到日本的政策上,或者说对华政策上,就是我不会为我所作所为道歉,因为当时是天皇和当时的政府指示的,我们不该质疑,只有无条件的服从。所以,对待侵略中国战争,对待日本遗孤,不会道歉,因为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妥,他会觉得你强求找他道歉才是问题。实际上,中日两国实在不同的频道上对话,自然鸡同鸭讲,毫无作用,这就是文化特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以为,解决中日两国的困局,是该建立双方共同的对话语系,这个语系双方都可以接受,否则继续坚持我方的话语通道,永远都是南辕北辙,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中日两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日本对华政策的视角-从满蒙开拓团的历史着手

    最近看到了一位在陕西农村去世的日本遗孤的报道,这名日本遗孤是在日本侵华时来到中国东北的,后来嫁给了中国丈夫,并最终...

  • 47/70一本不错的《日本史》

    岛国日本,海洋边界清晰易界定;有很丰富的文字和历史记录,而且材料易获取;作为异国学者,更容易从西方视角获得日本历史...

  • 心在流血

    有网友爆料称,黑龙江省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70万元为侵华日本满洲开拓团死者树碑,1500万为开拓团拍电视...

  • 冷笑话让心在流血

    有网友爆料称,X省X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70万元为侵华日本满洲开拓团死者树碑,1500万为开拓团拍电视剧立传,规...

  • 制造“无人地带”的日本“开拓团”

    图为日本皇族视察移民训练所 1936年8月25日,广田弘毅内阁的日本政府将满洲移民计划定为“七大国策”后,将大规...

  • 简评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从唯物史观出...

  • 开拓自己的视角

    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外受到一丝丝挫败,会感到很失落,而有些人却从容不迫,让一切不顺心可以瞬间消散。 愤怒在我们所有情绪...

  • 东宫铁男与“满洲拓殖”

    图为日本垦拓军(又名日本开拓团)第一大队到达东北后的合影 日本一度占领东北14年,但是面对密布东北各地的3000...

  • 伟人足迹边的小花 19. 心忧天下 (2)

    1916年7月,报刊报道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许多人希望改组后的日本内阁对华政策...

  •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日本该领域代表学者撰写,让你以崭新视角重新理解中国历史。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对华政策的视角-从满蒙开拓团的历史着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ck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