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策略实践与研究
甘肃省瓜州县第一中学 张掌印 736100 13993755499
当前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研究,是如火如荼,但是历史学科培养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既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课堂教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在开展着这项工作。只是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并不是有意识的,不是自觉的而是盲目的,不是有序的而是随意的。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应用对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做一些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一、精致导入是立德树人的先决条件。历史课堂讲的是历史,历史是“述往事之来者”,所以历史教学是浓缩的时空,学生的感知觉往往很难和老师同步,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也是浓缩的精华,教师必须经常锤炼自己的语言,精心设计自己的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上课的前奏曲。用导语和不用导语不一样,用好导语和随意性导语,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离不开教师对导课的精心设计。导语教学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基本工具,导语用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运用典故,抛砖引玉,导语就会产生文学魅力;透视热点,喜闻乐见,导语就会产生时代魅力;浓浓乡情,引人入胜,导语就有乡土魅力;关注学生,引起共鸣,导语就产生情感魅力。有魅力的课堂才能真正引人入胜,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高效课堂。导语对学生立德树人作用很大,运用导语可以直接切入到要害深处。如讲到必修三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影片导入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的录像创设情景,把学生思维引入正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进入教学活动中来。插入导语(提到古希腊就不能不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奥运会和它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顺利过渡到新课。
二、精心设计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条件。精心设计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则之上,课堂教学是艺术,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立德树人的课堂需要精心设计,因为教学中要尊重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组织好教材,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课堂讨论,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讨寻根追源。
三、巧妙提问是立德树人的支撑条件。课堂提问有设计性提问和随机性提问。有简单提问和连续性追问。在触及学生的的灵魂涉及到学生的思想解放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体的设计。因为历史的发展有着连续性的特点。所以对待历史必修123,要整体的连续性的设计,这些连续性的设计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运动的背景,应该建构对比性的问题设计,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应该对其产生的背景、人物、历史发展的渊源以及影响、作用,要有唯物史观的层面思考,只有这样立德树人才是有效的思想转变,我们还应该追求知行合一,比如讲到朱熹,就应该和他的诗作结合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在哪里?鼓励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如果和生活现实结合,对待俞洪敏,大放狂言,说中国社会的堕落是女性的堕落,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在学生心目中,很有市场的一些观点,尤其是违背历史科学的,要做一些深入的研讨,把学生引向正轨,不偏离主航道。
四、本质引导是立德树人的深入条件。我们知道论从史出,很多历史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不论是对本质问题的研究与推导,还是对历史现象的归纳与总结,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让学史明智真正落实到位。“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那么在历史的学习中,朝代的变迁中,主流文化延续,时代的发展,老师的每节课,都应该是灵魂的透视。历史课的灵魂,就是对问题的本质的把握,要用更巧妙的语言,归纳和整理,如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的获得性,品质的构成性,人性应有的光辉,做本质性的引导,就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由心理层面到心灵层面,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更巧妙的方式,在学生的一穷二白的心灵荒漠里,铺垫美好的文化底色,描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勾画出学生的理想 ,以现实为阶梯,步步推进,步步为营,才能打造学生的韧性,掌握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史料追源是立德树人的外部条件。除了课本应有的史料之外,教师还应该直接面对高考,直面问题,研究史料的切入,追索史料的历史渊源,跟踪追击,对史料的真伪进行鉴别,这是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应进行一些历史学科的专题研究,让学生进行一些延伸性阅读,进行一些延伸性的思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自己应有的目标。我们和学生围绕探究的主题,尤其是同类史料,比如说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的宪法,法国1875年的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的宪法,引导学生在东西方政体变革过程中,西方所体现出来的妥协性智慧,中国所提供的智慧方案。为了提升专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既需要对史料的选择加以审视,结合学术前沿阵地,准确的定位,还要巧妙设置问题链,通过对史料的多角度全方位的透析来深化研究主题,我们可以再次转移时空,通过展望西方世界同类主题的原点性文件,推动主题探究的升华,并启发学生对本课探究主题进行一些新的思考。
六、剪辑音像是立德树人的助力条件。要创新呈现形式”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对立统一,是教材设计领域的一对基本矛盾。比如讲大音乐家贝多芬,播放他的《命运交响曲》,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播放火烧圆明园和未烧之前的英国人所拍的照片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知道落后就会挨打。这样看来,很多影视的剪辑,音像的剪辑,可以为我们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动力,构成立德树人的助力条件。
参考书目:
[1]王婷婷. 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刍探[J]. 成才之路,2018,(15):61.
[2]黄金丹.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 新校园(学习),2012,(4):76-77.
[3]孙淑梅.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5):68.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05.067.
[4]雷皓. 浅谈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7):36-37.doi:10.3969/j.issn.1002-7661.2014.07.026.
[5]李宇宏.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速读(下旬),2015,(1):94-9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