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初到现在,几经周折,从开始提笔写作时的兴奋满满,到后来的日渐乏力,虽然坚持每周更新,但质量却无从谈起,渐渐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写作,这让我重新拿起了娜塔莉·戈德堡写的这本书,在书中再次找到写作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写作的目标是什么?
30年前,《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占据同类书籍的顶端,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
在这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分享在写作中找到的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如何开始写作?如何寻找题材?如何应对逃避和拖延?如何突破瓶颈?……指导我们通过写作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视生命的细节。
在《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如童年时的愉快暑假、面对父亲生命垂危时的痛不欲生、离婚的煎熬……在勾勒生活事件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奥义。这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
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诗人、画家、作家、书写教练,至今已出版作品14部。1986年出版代表作《写出我心》,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而她倡导的“用写作来修行”,使她成为了世界级的写作名师。她结合禅修和书写开办“真正的秘密”写作营,一教三十余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
一、如何开始写作?
对于没有开始写作的人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提笔时的焦虑,有时候面对笔记本呆坐半日也不知从何写起,有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感受。
作者在书中写到,写作时,不要说“我将写作一首诗。”这种心态会使你当场呆掉。尽量不对自己有所期待,坐在桌旁,说:“我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用这句话开头,没有谁规定要我一定写成怎样,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着写着思路也就变得清晰了,这个过程,让头脑中纷繁复杂的念头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写作练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会新来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培养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态度。
在开始写作后,书中提到几个实用的小技巧。
1、手应当不停地写。
2、不要删除。
3、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
4、放松控制。
5、别思考,别想着合乎逻辑。
6、直捣要害。
二、如何寻找题材?
决定开始写作,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题材,好的素材和例子一定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而来,我们该如何搜集和寻找素材呢?
作者在书中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把我们的身体想象成一个素材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文章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作者称其这个为“堆肥”。
这其实是一个不断输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素材与素材碰撞出火花,灵感在某个瞬间会不期而至。那是不是坐着干等灵感自己到来就行呢?
当然不是。我们必须保持练习,不能以此为不写作的借口,坐在沙发上吃糖果。我们必须持续堆肥,使它更肥沃,好让美丽的花朵能从沃土中绽放,并让我们的写作肌肉强健有力,在宇宙穿行而过的时候,我们可与它同游。
写作,更像是在挖一口深井,必须深深潜入井底,才能涌出汩汩清泉,挖的越深,泉水才会变得更加甘甜。
在《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如何应对逃避和拖延,如何突破瓶颈?如何激发写作构想?等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要学会写作,光是读有关写作的书是不够的,关键是不停的写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