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成长之路吗?

作者: 飞奔的巨猫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06:07 被阅读0次

    写作是一种常人看来特别的成长之路。

    我以前接触的修行,是禅修、瑜伽、念经这样的佛教、印度教的方式。

    而写作,不是任何宗教,不属于任何信仰。他更像一种科学。就是对于自己充满科学的探索和怀疑。不断去发现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过程。

    成长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成长就是改变。那么到底要改变什么?为什么是这个不是其他?如果你不能马上回答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先要搞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吧?要成长什么吧?

    你是怎么搞清楚自己怎么回事的?你在学习、读书、禅修、打坐、念佛、瑜伽中是怎么做的?你的进步是什么?你需要的下一步进步是什么?你有没有走上一条道路,这个道路带领你一步一步深入,直到那个目标?

    你先要知道自己前面的道路到底是什么?你如何能够前进?你的终点在哪里?对不对?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一个从知道到做到到过程。

    你不光要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自己希望的成长是什么?而且你还需要去实践。把你认为的东西,在实践中检验,检验之后再回去调整自己的认知。

    知道—实践—调整认知—建立新的认知—继续实践—继续调整认知

    科学的方式

    科学具备可重复性、可复制。所以科学家做研究方式是这样的:

    1. 写出来(推理)

    2. 做出来(实验)

    写作中的知行合一

    知:

    写作是把头脑中混乱的部分,我们希望探索的议题,移到头脑之外。写在纸上(或者电脑、或者手机语音输入)。这样就像一个画图、设计的过程,可以一步一步连续进行。逐渐深入。最后直击核心。

    这个过程需要在头脑之外进行。也就是你没有办法通过思考来达到。

    行:

    写作得出的认知,在生活中实践验证,然后再把实践的验证过程写出来。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认知提升了。就是在实践行动与自己的认知之间搭建桥梁,检验认知的过程。科学家,不管是心理学家也好,物理学家也好,他们都会进行这样的实验过程来进行理论的检验。

    写作可以很好地搭建认知与行动的桥梁。同时步步深入。

    思维的特点

    这个过程很难在头脑中实现。

    头脑思维的几个弱点:

    1.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集中一个点很长时间。比如只专注在自己的行为模式中,你有没有可能靠思维想明白自己是模式?

    但是如果你写作,可以从头到尾,一步步分析清楚自己到底怎么想的,做了什么,这样做的好处、别人怎么影响你了,影响的地方、你怎么思考。这个思考有没有道理,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什么。这样一直追踪下去。

    在头脑中,这个过程是无法一直走下去的。一会就跑开了。今天想到一点,明天想到另外一点,没有连续性,也无法联系到一起,而且到处跳来跳去,无法专注。也就无法深入

    2. 刺激点多方向性。这个点没有想明白,就去到另外一个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把自己的头脑比做一个房间,目前非常混乱,里面堆满了各种观念、思想、理论、标准、价值等等。你如果想去整理。是不是需要一个一个来,而不是今天拿出一个东西看看,明天又去翻翻另外的东西看看,你这样每天翻,没有任何进展,屋子原来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一样。

    而如果是写作,你可以拿出一个东西,一直整理,直到发现这个东西可以不可以扔掉。你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个东西和其他东西的联系,可以一起清除。连根拔起。

    3. 逻辑分析需要大量时间。

    头脑是没有逻辑的。如果你让头脑自己进行逻辑分析,他很难做到。他会跑来跑去,然后乱掉了。你一会就发现自己跑题了。

    而头脑中的混乱是非常需要一个逻辑分析的。比如,你为什么头脑这么多念头?这些念头如何可以变成无念。是什么阻碍了你无法专注?

    你可以在分析出来吗?

    写作可以让你明白你为什么会这样。

    4. 单点记忆。不能把1-2-3-4,这4个点综合起来。

    我们在头脑中,事情是单独的,没有联系。在写作中可以把1-2-3-4几个点进行逻辑的综合。比如快乐到底是什么?他和痛苦就是一对,可以一起来分析,快乐和痛苦的关系。什么时候快乐,什么时候痛苦,他们怎么相互影响。快乐和痛苦是情绪,可以把情绪分析一下,和快乐痛苦的关系。当你彻底分析清楚快乐和痛苦,你也就把情绪的一种对立统一分析清楚了。

    这样你头脑的房间里面的东西联系起来,可以一起有了更深入的领悟。也把自己的情绪看清楚了。

    5. 二元性:被感觉、情绪、思想推动。

    我们习惯性地判断事物。比如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我们的观点,就像一个滤镜,让我们没有办法看清楚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比如我喜欢高效,就会排斥低效的人和行为。我在头脑中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我总是带着眼镜看世界。而写作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先写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写和你对立的观点,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你是对的,他是错的。他有没有可能也有道理?当你写的时候,你会更客观。

    6. 逻辑的前提是可复制。思考需要求证过程,而且留下来

    如果你在头脑中思考,你无法求证。在头脑中的求证,因为没有逻辑,无法得出明确答案。

    你的所有思想的轨迹,写作中都可以呈现。你回头就可以看到自己思想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不写下来,你一会就忘记了。

    成长的道路

    综上所述,要达到知行合一,需要几个条件:

    1. 成长的方式,是在头脑之外的。也就是不是用思考、觉察来完成的

    2. 是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3. 是一步步深入的。你会每天都有进步,一段时间,会感觉有巨大的不同

    如何写作

    写作的深入,在下面几个层次中,逐渐深入。你可以从第1层开始。你可以一下子就写出4个层次来。不要急于求成,第一层是必须的。

    1. 写作:可以像写日记,或者自由写,先养成写作习惯。只要可以每天写就可以。通常是对今天的感悟或者发现。

    2. 总结:写作中一定要有一个结论。我们写东西喜欢写完没有结论。这样的写作对你没有真正地反思。只有你需要写结论的时候,你才能认真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和你到底怎么思考,怎么得出结论的。了解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非常重要。

    3. 方向:有方向的写作,需要写出来:我的判断是真的或者假的。也就是我第二层中的结论,是不是对?

    4. 论述:把上面的结论的论述过程写出来。

        a. 论点:我。。。。(做法、想法)是对的 (比如我骂老公是对的)

        b. 论据:因为。。。。(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证据?)

        c. 论证:证据,分析 (对证据进行分析)

    5. 联系生活。把你写作的结论,在生活中验证,然后再写一篇。你的认知进一步深化了。这时候也许生活中会发生一些事,来给你答案,这就是发愿。

    我的经验

    这样的写作6个多月了。

    第一个发现:我真的不了解自己。

    这个发现非常惊人。对我很震撼。

    我以为我这么多年的瑜伽修行。禅修、看书。我已经对自己很有“觉察”了。

    而我写作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觉察”。

    当你没有任何目标地觉察,根本不是觉察。完全没有方向、就是一点点的感悟,不够深入。感觉舒服了就会停下来。

    我的第二个发现:我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

    我以前的做法,对事物的不断判断对错、投入地做事、追求优秀……这些都是很盲目的。我其实不知道到底在追求什么?自己竟然如此习惯性地在照搬别人说的话,当我自己仔细分析的时候,那些我深深信任而且追求的词,居然都没有意义!比如自信、尊严…..

    第三个发现:写作很容易。

    在这两个发现的激励下,我越来越乐此不疲。发现写作原来如此容易,又如此有趣。我可以轻易写出几千字,不需要动脑子。你可以想象吗?

    我写东西不是在润色、怎么写得美。而是怎么写得真实、不受思维的干扰。

    慢慢地,写出的东西,像是心里面的东西。越来越顺。

    第四个发现:我真的没有逻辑。

    这个发现有点痛。我开始否定自己很多更根本的东西。这种否定,是很彻底、对我有强烈刺激的。这种刺激让我明白,以前的人生真的是白活了。我没有逻辑、漫无目的、自圆其说的人生,很可笑。我开始发现否定自己,是一条通往自我觉察的路。这时候是真的“觉察”了。我开始观察生活。观察到底生活的逻辑是什么?这个过程让我理解什么是修行,什么是发愿,什么是当下。

    第五个发现是:原来并没有“自我”。

    这个发现近乎崩溃。原来我认为的我并不存在。而那个存在的我,更值得我去探索和发现。那个可以融入,可以和真实连接的我,那个源头……等待我持续去探索和认知….它到底在吗?

    成长是一个踏入河流的过程,你忽然发现人生如此不同,你好奇河流是什么,你开始感受生命,最后你也许会顺流而下,抵达终点…..

    而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写作。

    注:内在探索写作法称“灵性自我解析”,感兴趣请参考:

    什么是灵性自我解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是成长之路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bnvctx.html